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穩步復常

 


穩步復常(隨感)

今天上午下樓去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在街角看到有家長帶着在幼稚園就讀的小朋友(看校服,應該是九龍塘傳統名校),正為公益金售旗籌款。這個場景,大概兩年多沒有見過了。我老牛立即趨前,向小妹妹買支「旗」貼在衫領上。我對家長說︰「兩年幾沒有見過賣旗了,希望這種有益活動隨着疫情受控而逐步回復正常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本來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保持這種關心社群的傳統、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比受惠機構實際籌得多少款項更重要。希望香港自此一切都慢慢好起來。


十一月二日星期三,「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三號風球、八號風球之下順利進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用民諺「貴人出門招風雨」來歡迎這二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界「貴人」——各大機構的頂尖高管,聲稱這次峰會顯示「香港回來了」。緊接着,國際七人欖球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看台允許坐八成觀眾、允許在場內飲食,當然觀眾仍要「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外國入境者仍要出示「健康碼」。這是失落三年的大型嘉年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如果三日的賽事之後香港疫情沒有大反彈,就有條件可以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市面上,酒樓食店不限人數和營業時間,這就基本上「復常」了。只是至今還沒有三年前常見的「拖箱」內地遊客,市面難以重現繁榮景象。

昨天清晨,我老牛突覺氣促、呼吸不暢順,立即自行搭的士去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光顧急症室,登記時才知道如今收費一百八十元。人不多,連陪同輪椅、白車病人的監護者才二十多個人,我被「分流」在「次緊急」類別,然後安排在「美好診室」見醫生。主診醫生是一位長者,態度和藹和親,詢問很仔細。他打開「醫健通」,知道我最近做過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確診有堵塞(但未到嚴重程度),便安排我做心電圖、X光照肺以及驗血。負責跟進的姑娘態度也很好,也許是擔心長者耳朵不靈光,所以語速較慢,講話很清晰,即使反覆問,她也耐心解答。我忽然想起今年初在電視新聞中見到的「急症室爆棚」、「『鹹魚』堆積如山」的令人噁心的畫面,更感到,在醫護人員和市民共同努力之下,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如今已回復正常運作。


急症室醫生寫了轉介信,叫我到「日間治療中心」內科去預約排期。下午兩點,我到「日間治療中心」時,已經見到人山人海,排隊等候乘搭升降機的人都在「打蛇餅」。如今因為防疫,多了「掃安心出行」、「量體溫」等工夫,工作人員都很認真,個別人不掃「安心出行」,工作人員便追上來、拿出綠色二維碼給未「掃」者盡快「掃」。求診病人(多數是長者)也都很守秩序。大樓地下一層入口處一側,設有一個臨時的「疫苗接種中心」,可以選擇「復必泰」或者「科興」。有工作人員在圍欄邊,呼籲求診者「即到即打,不用預約」。

一場「新冠疫情」由二零二零年初爆發,至今差不多三年,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活動飽受蹂躪。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所說,香港有韌力,香港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如今香港回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大型活動舉行,充分展現香港的活力和動力,期望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盡快回復正常。(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五日)

2022年4月22日 星期五

權衡得失

 


權衡得失(隨感)

嚴格防疫限制措施實施兩個月,四月二十日屆滿。行政長官較早前表示,如果疫情逐步放緩、不反彈,將會逐步、有序、分階段放寬社交限制。四月二十一日起,政府康民署轄下各足球場、籃球場、體育館恢復開放,但仍要執行個人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人數不超過項目規定人數等等。同日,食肆恢復晚市堂食、每桌可坐四人、營業時間延長至晚上十時;食店員工要打齊針、食客要用「疫苗通行證」。部分旅行社重辦本地遊,雖然成團不多,也算是開了個好頭。儘管每日確診人數仍在六百左右,仍是高水平,但在市民普遍深感疲勞之下,「抖抖氣」、「動一動」已成無法再壓抑的群體爆發力量。

透過電子媒體看看內地,各省市的疫情都有反彈。但廣州深圳行動快、檢測和生活物資供應配合得較好,所以很快做到「社會面的動態清零」,民間怨氣也少。但上海就令人大跌眼鏡,封城一再延長,仍然錄得每天確診過萬人的高紀錄;一些地方生活物資供應斷鏈,小區市民不得不透過手機程式向外呼救。昨日,在上海「指導抗疫工作」的副總理孫春蘭說︰上海這一波抗疫鬥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確診人數正在回落;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不動搖,希望上海盡快回復正常生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說︰感謝市民對抗疫措施的理解和配合,歷史將會記住所有為上海防疫抗疫作出貢獻的人。


香港雖然不像新西蘭較早前那樣封城,但在「外防輪入」的政策下,原屬「高風險地區」的航班禁飛香港。上星期,政府宣布撤銷九個「高風險」國家地區的禁飛令,因為香港自己的第五波疫情比起那些國家地區更嚴重,禁飛令沒有意義。四月二十一日起,香港也調整「外防輸入」策略,由外國回港的香港人抵港後隔離縮短為七天;今日更宣布,航班的「熔斷機制」由禁飛七天改為五天。不過,航運業界人士認為,香港實施長時間的「禁飛令」,已經讓一些政商界人士改變了出行習慣,例如由澳洲飛往歐洲,以往多在香港中轉,現在許多人改到新加坡中轉,這意味着香港已經失去航空樞紐的地位。

昨天看到一則消息,內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文章,大意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命至上」是我國抗疫的總目標;堅時「動態清零」是我國防疫抗疫的總方針,兩年多以來證明是損失相對較少、成效相對較大的合符國情的做法。但從科學的角度看,「新冠病毒」仍會不斷變種、長期存在,不可能完全清除,因此不能長期以「清零」為目標。全世界已經為抗疫付出沉重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保障人命和保持經濟如何取得平衡,考驗決策者的智慧。


鍾南山是從零三年的「非典」(沙士)、到前年的「新冠」,都站在抗疫第一線的專家,他的觀點是值得深思的。特別是,「新冠」病毒如今變種到「奧米克絨」這一代,傳得快、但病癥不明顯,重症和致命率也不算高,也就是逐漸接近流感等風土病的狀態;再加上人類抗疫到今天,不但多國研發出疫苗,也有藥廠研發出口服藥,這就到了「未病可防、有病可治」的階段。如果沒有接種疫苗而受感染,也有藥可醫,這就可以讓民眾和當局不必再過份緊張和恐慌;逐步放寬各種限制,讓社會逐步回復正常,此其時也。(二零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2022年4月15日 星期五

抗疫雜音


 抗疫雜音(隨感)

昨日收到一位認識三十年的朋友傳來的一段文字,稱是他的一位友人的「聊天記錄」,大概意思是︰「香港沒有封一天城,感染人數已經由每天五六萬的高峰迅速降至二千以下,死者平均年齡是八十六歲。每當政府試圖採取『清零』政策,都遭到市民抵制,因為香港有個頑強的公民社會。」又說︰「香港市民從來不對政府寄任何希望,而是靠市場解決,因此供應鏈一直暢通」。還說︰政府要求醫家醫院作為隔離醫院,也遭到一致抵制,最後還是政府醫院接收新冠患者、私家醫院繼續服務其他病人。該段文字談到上海疫情大爆發時說︰「上海和香港的差別在於有沒有一個公民社會和市民的自我保護意識。」

三十年朋友傳這段文字時附言︰「這段對香港抗疫政策的評論十分客觀」。同樣一個事實有不同解讀,本來是正常的。不過,老牛倒覺得這段大談「公民社會」的「聊天記錄」,實是胡說八道,顯然是資深「黃絲」的謬論。香港市民配合政府的「清零」政策,才有前四波的感染低、死人少的戰績,何來「遭到市民抵制」?當然一直有人故意「抵制」,就是那些對政府心懷怨恨、透過電子平台、手機程式在民眾中鼓動「軟抵抗」的「黃絲」們。當跨境貨車司機因檢測呈陽性不准過境、二百輛貨車滯留深圳之際,北京決策當局以水路和重啟鐡路貨運,保證香港物資供應,這顯然是「政府行為」,何來「市場解決」?


談到香港與上海的「根本區別」,老牛的這位三十年朋友自己的看法是︰「香港政府的抗疫原則是『專家建議、政府實施』,政府指定一批頂級專家,對圍封方式、隔離措施、藥物配送、疫苗接種等環節提出專業意見,政府統籌考慮、行政長官拍板。而上海則完全是政府主導、政治指揮,各級官員無條件執行,專家基本沒有發揮作用。」他說,抗疫是科學問題,需要科學的防疫政策和科學的民生措施;如果動輒上綱到「政治考量」,就會出現違背科學、背離民意的錯誤。這位三十年老友的看法倒是有水平的「十分客觀」的評論。

四月十五日星期五,下午四時半的疫情通報記者會,當局通報前一日統計的數字,確診人數九百四十六,兩個多月來首次回落到三位數;在公立醫院離世人數為六十七人。行政長官曾預告︰如果確診人數少於一千人,將不會再舉行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每日例行記者會;如今達到低於一千的水平,政府將不再舉行「例行記者會」。這當然是好事。因為,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端的第五波疫情,至今三個半月,近乎窒息的防疫抗疫措施,市民已經難以忍受。


行政長官在例行記者會談到,觀察疫情呈下降趨勢的幾個客觀指標,是核酸檢測陽性個案下降、圍封檢測找出的隱形帶毒者人數下降、確診者傳染的指數下降等等。前幾波疫情時,當局致力於追蹤感染源頭、努力截斷傳播鏈,通常在發現確診者時,立即對其住處或工作處所進行圍封強檢,但往往找不到隱形帶毒者。後來,當局採用本地大學研究團隊「污水樣本含病毒推斷所在大廈有隱形帶毒者」的研究成果,委託大學在全港進行大規模的污水檢測,然後選定住宅大廈進行圍封強檢,通常每一次圍封找出的陽性個案,佔被檢人數的百分之十到十六。這便是香港精準找出隱形陽性者的原因。(二零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面對現實

 


面對現實(隨感)

這星期香港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宗數,比起上星期連續幾天突破五萬的高峰,略為回落。星期一跌至二萬五千一百宗;星期二維持二萬八千四百宗;由政府設置的、讓市民自己檢測呈陽性者上報的平台開通,市民透過網上呈報宗數有一萬四千七百多宗;星期三公布的確診個案二萬五千九百九十宗,二月底至三月初自行檢測陽性上報有三萬二千七百宗;星期四公布的確診總數是三萬一千四百宗;星期五公布的確診宗數有二萬九千宗,包括一萬八千八百宗核酸檢測確診和一萬零四百九十三宗自測陽性個案。衛生防護中心認為,從數字上看,這幾天的感染數字雖然低於最高的五萬,仍然有三萬宗,仍是驚人的,還未看到回落的趨勢,呼籲市民切物鬆懈,繼續嚴格遵守防疫規定。


星期三上午十一點,港府首次舉行「每日例行記者會」,由行政長官主持,向市民交代最新抗疫進展,宣布將伊利沙伯醫院定為專收治新冠病人的第三間定點醫院(另兩間是天水圍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天水圍醫院由二月二十六日起專收新冠病人,北大嶼山醫院則是由三月二日起轉為新冠定點醫院)。人們留意到,行政長官戴上厚身的白色口罩。看來,一直堅持不戴口罩示人的行政長官,最終要接受現實。去年底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行政長官每次見記者都脫下口罩,各界人士都認為,行政長官應當起帶頭示範作用,應當在公開場合戴口罩。但行政長官認為自己是最高行政首長,要讓市民感受到自己的信心和情緒、不要恐慌;並堅稱自己每日做快速檢測,證明自己這一刻是安全的。但最近北京專家組來港做調研及視察相關地點,內地專家不論何時何地,在公開場合都戴口罩。顯然,行政長官在中央專家組的「示範」甚至「勸諭」之下,已無法再堅持己見,而只好「從諫」如流。

我老牛對行政長官並無成見;從媒體朋友口中也聽講過這位前政府高官以往的「政績」,也深知這位政務官出身的行政長官,辦事能力強、有魄力、有責任心、有通盤處置能力,所以被北京接受並任命為行政長官。兩年來的抗疫工作表現還算是出色的;但第五波疫情以來這幾個月的失控,行政長官難辭其咎。「有魄力、有能力」與「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只差一線;「勇往直前」與「不顧後果」只差一線。如果少一點團隊精神,少一點科學精神,少一點審慎和全盤考慮,個人能力的「優勢」很容易變為「劣勢」。


去年底,疫情趨於平穩,整個社會正期待分期分段實施與內地「免隔離通關」。誰料年尾有人違規將新變種病毒帶入社區,開始迅速蔓延;二月春節期間許多民間聚會和大型活動;三月初,感染人數飈升到每日五萬,比起之前幾「波」幾十至百幾,增加幾百倍,醫療系統崩潰、醫護人員壓力爆錶,逝者遺體堆積在醫院無法及時處理。種種亂狀,不但市民怨氣衝天,北京也大為震怒。香港防疫漏洞源自堅持不用內地模式的有追蹤功能的「健康碼」、要用自己的「港康碼」,寧願抽調紀律部隊人員去追蹤個案源頭;但追蹤源頭即使再「精準」也追不上病毒擴散的速度。衛生防護中心也認為,再追蹤源頭已經沒有意義,當務之急是要截斷傳播鏈、隔離確診者、降低死亡率。(二零二二年三月十二日)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自求多福

 


自求多福(隨感)

香港的疫情已徹底失控,一個只有七百四十萬人口的城市,一日確診新冠病毒人數,比幾個國家加起來的還多。繼上星期每日過萬,這星期日日創新高,星期一︰三萬四千四百,星期二︰三萬二千六百,星期三︰五萬五千三百,星期四︰五萬六千八百,星期五五萬二千五百,星期六(今日)也有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宗。第五波至今已經有三十幾萬人感染,一千三百多人在公立醫院去世;這個第五波死亡人數比例,比原本死人最多的美國還要高。

好友玲姐的幼子阿雷在公立醫院內科部任護理員,上星期末例行檢測時確診了,自己在醫院工作也沒有辦法入院,只能在家隔離。一個小家庭居住空間窄小,同住的母親玲姐跟媳婦一齊到親家住處暫住,只留阿雷自己在那個窄小空間自己顧自己,按政府醫生指示服藥。幾天過去,喉痛、咳、發燒等症狀減輕了,今天完全退燒,算是康復了,上司打電話來催阿雷返工,說公立醫院員工受感染人多,人手甚緊云云。但母親甚心疼,叫阿雷休息多兩天才返工。


老牛的親家老爺、親家奶奶這星期一也中招了,在同一個狹窄空間生活,一個人中招,其他人也不能倖免。自己覺得有少少不適,做快速檢測,得知呈陽性,也沒有辦法去醫院治療,因為整個公立醫療系統早就壓力爆煲,前段時間天氣寒冷之時,有許多長者只能在醫院大樓外的帳蓬受着寒風冷雨的煎熬,沒有一個室內床位。女婿立即張羅成藥給爸媽,讓他們在家隔離、休息。到今天,女婿說兩老情況已經好轉,無大礙云云。

三月四日星期五(昨天),輪到老牛自己「中招」。本來老牛自問一向十分留意做足防禦措施,但總不能完全不出門,總有時要去超市買生活用品、食品。星期四開始覺得有乾咳、喉痛,女兒送了快速測試包來,但完全看不懂英文說明書。星期五早上十點,女兒用電話視像教我用,我依足女兒的示範,終於清楚顯示「陽性」。我症狀輕微,略有發燒、咳、喉痛,居家隔離七天要完全「禁足」,女兒立即為我張羅日常生活用品和成藥。看來如今每個自行檢測呈陽性者,假如症狀輕微,都只能在家隔離,自己照顧自己、自求多福。


香港的防疫抗疫工作,自從二月大爆發至今,變得一塌糊塗,政府方寸大亂,實在令香港市民失望,也驚動中央。北京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除較早前建成火眼實驗室幫助香港提高核酸檢測的數量;派人到香港協助護老院照顧院友長者;還因為確診人數大增、醫療系統崩潰,由內地派人員及運送材料,以最快速度建成幾處「方艙醫院」。本來,由發生疫情到去年底,香港一直是做得比較好的,而且也有一段長時間「清零」。但是百密一疏,去年底出現第五波,今年春節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要中央出手打救,這實在是香港之恥。

北京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聽取中央支援香港抗疫的各個「專班」的工作匯報之後表示,特區政府應當負起責任,全力做好抗疫工作,做好協調和統籌,兌現入職時的誓言;還要揭露、打擊那些散播謠言、破壞防疫抗疫、破壞香港社會安定的言論和行動。全國港澳研究會的劉兆佳教授認為,這一番話顯示中央對香港政府的抗疫表現甚為不滿,有督促改進的意味。(二零二二年三月五日)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形同崩潰


形同崩潰
(隨感)

由二月一日春節起,香港的疫情一日比一日嚴重。看看這個星期的每日確診人數︰星期一,七千五百三十三;星期二,六千二百一十一;星期三,八千六百七十四;星期四,八千七百九十八;星期五突破一萬,有一萬零十宗;星期六有一萬七千零六十三宗……!政府高官都成了高危人士,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公務員事務局長、保安局長、創新及科技局長等都要被迫「在家辦公」。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五,行政長官召集高官特別會議,也要以視像進行。另外,公立醫院有幾百名醫護人員確診;隔離設施不敷應用,許多確診者只能「居家隔離」。負責每日下午報告抗疫進展的張醫生直呼「形勢危急」。

由於強制檢測人數眾多,各個檢測中心都「旺過旺角」、排隊如長蛇陣。令檢測人士不安的是,檢測結果要七日至九日才收到,根本無法達到「四十八小時之內檢測陰性」的要求,顯然,「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數量遠大於檢測中心的能力。雖然人們戲稱「國家隊」的中國內地派出人員已經抵港,但礙於法例,他們不能立即在港從事與醫療有關的工作,還要行政長官授權政務司長「特批」,以提供法律依據和保障,「國家隊」才能進入工作狀態。


由去年底因為外部傳入而出現的第五波疫情,到二月突然飈升,顯然是因為春節期間大批市民聚會、以及拜神等活動,不做好防疫措施造成的。而這一波的變種病毒「Omicron(奧米克絨)」症狀輕微而且傳播力強,許多人成了超級帶毒者、傳播者而不自知。當初也許政府是一番好意,讓市民愉快過節,並無強制禁止大型活動,只是溫和地「提醒」市民減少聚會,結果便是造成節日假日之後的大規模爆發。連疾控中心的醫生都覺得,此時逐一追蹤個案源頭已經沒有意義,當務之急是要切斷傳播鏈、找出隱形帶毒者、隔離確診者。

令人憤慨的是,有一些人從一開始就與政府對着幹,散播不信政府論調,反對限聚措施,反對接種疫苗,顯然有意藉着無法預知的疫情拖垮香港。政府宣布限制聚集並加重罰則,竟然有人在網上發起「眾籌」,宣稱籌得款項用於代被罰外傭繳交罰款,藉此鼓勵外傭聚集、對抗政府的限聚令。有人排隊檢測時高喊「反抗」口號並縱火、破壞檢測中心設施。有人在網上平台和手機應用程式,煽動他人不守防疫抗疫規定、不接種疫苗,並搬出二零一九年「黑暴」期間的咒罵政府、抹黑警察的伎倆,煽動市民仇視政府,指政府官員是「殺人凶手」。甚至有人慫恿確診者四出活動,故意播毒,蓄意破壞政府的防疫抗疫部署。


前天看到一個視頻,是內地專家鍾南山對香港抗擊第五波疫情的建議,他說,不管什麼政治立場,都是要面對疫情,不能任由病毒奪去人的生命,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是最高的人權;他希望香港人同心抗疫,堅持以動態清零、保住人命為目標。香港本地過百位藝人、名人,一齊合唱最新配詞的「獅子山下」,這首新歌以顧嘉煇作曲、羅文主唱的「獅子山下」原曲、由盧永強改詞,鼓勵各行業市民動員起來,「要有擔當」,「打勝這場疫戰」。如今真有點像義勇軍進行曲歌詞所說,香港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要「萬眾一心」前進,大家都要做好自己,同心協力,才有機會打贏抗疫仗。(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左支右絀

 




左支右絀
(隨感)

連日來,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惡化,確診新冠病毒人數一再創高峰,每日數以千計︰星期一二千零七十一宗、星期二一千六百一十九宗、星期三四千二百八十五宗、星期四六千一百一十六宗、星期五三千六百二十九宗、星期六確診有 六千零六十三宗……!疾控中心認為,如今的大面積爆發,再作個別源頭追蹤已經沒有意義,當務之急是找出確診者、截斷傳播鏈、制止繼續擴散。當局一直進行的由檢測污水找出隱形帶毒者、對確診者住處圍封強檢的做法的確有效,在屯門、沙田、深水埗、馬鞍山、東涌等處,一次圍封找出幾十名陽性個案。

但是突然幾何級數上升的確診數字,已令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遠超負荷、左支右絀。幾個月閒置的竹篙灣檢疫中心,如今已經爆滿,新的陽性個案只能按政府指示在家隔離、等候送往醫院治理;但「在家隔離」難度甚高,且不說許多家庭住所難以騰出一個獨立空間讓陽性者獨處、與家人隔開,即使可以關在房間不出門,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間也無法有效阻隔排洩物、分泌物的橫向傳播,更不用說使用洗手間時有可能形成垂直傳播。


政府公立醫院病房和急症室已經飽和,許多出現症狀的老人、小童去到急症室也只能在戶外的帳蓬等候,飽受寒風冷雨煎熬;有些由護老院送到醫院等待治理的院友,經醫生診治後認為可以返回護老院,但護老院不肯接收、要讓老人留在醫院,稱護老院員工難以照顧重症病人云云。有年輕確診在家自我隔離等候入院,等了九天仍未有安排,自我檢測已由陽性轉為陰性,卻因為未有正式的陰性證明,不可以出門上班或上街。

香港疫情失控驚動北京,最高領導人星期三作出指示,要點是「三個一切兩個確保」︰把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傳統親北京老報的社評認為,這是中央對香港抗疫的最高動員令,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香港市民的真切關愛。


在北京最高領導人作出指示後,特區政府隨即宣布,徵用更多單棟式酒店作為社區隔離酒店;徵用新落成的公共屋邨隔離營;並與的士(出租計程車)團體商議,借用的士作為運送確診者去醫院的點對點專用車,的士團體和司機積極響應,經過僅一天的準備工作,星期五已經有三百部的士投入專用接送服務。由內地支援的「火眼實驗室」已經開始運作,大大增加香港每日檢測的能力。內地防控專家組星期四抵達香港,實地視察和隔離營和火眼實驗室,再與香港專家會商適當的防控措施。

行政長官二月十八日傍晚宣布,經與行政會議會商並上報北京徵得同意,將原本三月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延至五月八日舉行。這是因應「將穩控疫情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而作出的決策。同時,中聯辦與各大商會商議,推出更多措施,例如騰出辦公空間和展覽場館、借出土地等,支持政府做好抗疫工作。如今已經是中央決策、內地支援、各界協作、共同努力的態勢,就看市民能否配合、政府能否協調部署,在兩個月內遏止疫情。(二零二二年二月十九日)

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喜憂參半

 


喜憂參半(隨感)

昨晚安坐家中,看電視台直播的「北京冬奧開幕式」。從電視上看到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如期達標,參與演出的青年人個個精神抖擻、充滿自信,疫情之下令人憂心的開幕式終於順利完成,完美的表演令人驚喜,懸着的心頭大石才緩緩放下。西諺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北京冬奧開幕式順利舉行是一個好的開始,之後的比賽項目會小心翼翼地進行,嚴謹實施閉環管理,可以預期,北京將能夠兌現承諾,展現一個「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盛會」。身為中國人,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俄國總統普京親自來賀,六十多個國家派出官員參與盛會,國際奧委會主席熱情致詞高度讚譽,可見米、日、澳、印等國高調宣布政治上杯葛北京冬奧,其實只是冬日枯樹上的烏鴉哀鳴而已。

不過,本港新冠疫情迅速惡化,實在令人憂心。連續幾日確診個案屢創新高,今日竟然高達三百五十一宗的從未有過的高位;而且源頭不明個案逐日增加,顯示社區有多條仍未找出的隱形傳播鏈,傳播速度甚快、蔓延甚廣。當局形容非常嚴峻,令人極度憂慮,急忙宣布一系列強化防疫措施,包括推動疫苗通行證、限制沒有接種疫苗人士進入某些處所;公務員輪流在家工作延長兩星期;安老院舍禁止探訪;下月十四日起新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必須接種疫苗;多區多邨多座樓宇圍封強檢等等。同時呼籲市民留家抗疫,減少外出活動。


日前,一些議員聯署要求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請求給予援助,由國內派人員和設施來港進行全民檢測。當時,行政長官回應指,資源不是無限,應該更精準地用在洽當之處、更有效地找出隱形傳播者;而目前負責做化驗的機構,檢測能力已由每日十萬提升至每日十六萬,足以應付檢測所需。行政長官認為目前的圍封強檢、偵測污水、追蹤感染源頭的做法是有效的。鑑於這兩天疫情形勢急速惡化、確診人數急升,行政長官宣布派發檢測套裝,給市民自行採集深喉唾液交回政府做化驗,以找出社區上的隱形帶毒傳播者。

由於疫情反覆、病毒在社區擴散、多個屋邨多座大廈被納入圍封強檢,一些原本對接種疫苗持觀望態度甚至是抗拒的市民,開始急急行動起來,去到各接種中心打針。有如今才打第一針的長者說︰「多處污水發現陽性,病毒殺到埋身,還是打針安全些;家中有年幼小孫子,為了家人特別是小童的安全,不想打針也要打。」這幾天,幾個污水呈陽性的公共屋邨圍封強制檢測,都實實在在找到四五個陽性個案,可見政府的追蹤措施是有效的。


本港第五波疫情迅速蔓延,剛好碰上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春節;這個節日是家庭聚會、孝敬長輩的日子。所以,儘管政府一再呼籲市民減少聚集和跨家庭聚會,也確實有許多市民不串門、不拜年、不聚餐,但仍然有一些市民聚餐、團拜、聚會。這就難免在春節假期之後,會出現由家庭聚會變成感染群組的爆發。大多數中國人雖說並無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仰,但其實許多人是有廣義的「多神教」信仰︰既信神、又信佛、信道教、信天官,拜黃大仙、拜車公、拜關帝、拜媽祖天后、拜濟公、拜土地財神、拜玉皇大帝……,所以逢年過節,黃大仙祠和車公廟都香火鼎盛、善信摩肩擦踵、人多擁擠。由是觀之,春節假期之後出現廣泛傳染,其實也在主管部門意料之內。(二零二二年二月五日)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平安過年

 


平安過年(隨感)

再過兩天,中國農曆壬寅虎年春節就要到來了。本來「年近歲晚」,中國人樣樣都講好意頭,但偏偏在這個時候,公曆二零二一年最後幾天,第五波疫情由幾個無病癥的帶毒者引爆,整個公曆一月都在延燒,光是葵涌邨一座公屋的確診百人總數,就比整個台灣還要多,更比香港前段時間的確診總數還多,真是令人沮喪。本來五日的「禁足令」延長兩天,葵涌邨被居家隔離的居民終於可以憑檢測陰性證明自由活動了。全港市民也舒了一口氣。當然,他們仍要密集檢測,以找出漏網之魚,但總算是在春節之前有一個小小的好消息。

新變種Omicron(漢語譯作「奧米克絨」)傳播能力真是不容小覷,屯門爆了一大片,葵涌爆了一大片,這幾天土瓜灣幾條小街都出現確診個案,鴻光街、北帝街、炮仗街、譚公道都有確診病例;家住葵涌的幾個中學生中招而不自知,把病毒帶到學校,引起幾間中學出現同學感染。衛生防護中心每日通報疫情變化的主管張醫生說,以往四波疫情都沒有出現學校爆發,這次幾間中學有事,可見變種病毒傳播能力強,不可掉以輕心。這情形真的有如二十年前「7-11」的廣告詞說的︰「梗有一單(間)在你左近」。長女公司同層有同事確診,全部人要強制檢測,幸好結果是陰性;但與確診者為鄰,也夠令人擔心。


一位負責研究疫苗接種的專家顧問說,估計社區存在幾十條隱形傳播鏈,隨時會出現「海嘯」般的大爆發;香港至今算是「托賴」,也是「好彩」,未有出現幾何級數增加,完全因為前戰醫護人員日夜守住防線、追查個案傳染源頭;在出現確診的住宅實施突擊「圍封強檢」、阻截傳播。他希望處於最弱勢的長者群體盡快接種疫苗、加強自身的保護;如果出現確診個案直線上升的爆發,最壞情況會導致幾千名甚至過萬名長者死亡。政府也宣布,將「疫苗氣泡」改為「疫苗通行證」,指定地點處所要有疫苗通行證才允許進入;一直不願意接種疫苗者,某些地方、處所進入就受限制。行政長官解釋,這與強制接種仍然有區別;既然沒有醫學理由而個人選擇不接種疫苗,就要接受一些必然的限制。

本來農曆新年是消費旺季,以往正常年份,許多家庭或者機構都會在酒樓、餐廳預訂「團年飯」和「開年飯」;但今年春節前已宣布晚市六點後禁堂食,而且視乎疫情變化再延長,許多原先預訂的訂單都退了。雖然許多餐廳轉營做晚市外賣,但營業額不及堂食兩成,餐飲業經營者慨嘆日子難捱。市民也因應疫情而自覺減少聚會,不搞大家庭「團年」,春節也不搞家族「團拜」,以配合政府的防疫抗疫措施,盡快控制疫情。有市民表示,今年不會去拜年,也不讓人家上門拜年,打個電話問候祝福就好,「有心唔怕遲,日日都是拜年時」。


病毒不斷變異,英國更出現傳播更快的BA.2亞型,人類也不得不跟着變招應對新變化。從現今確診者的實況看,不少人已經接種了兩劑甚至接種了第三針加強劑,仍然會受感染;而一些染疫康復者也會再次受感染,可見以為康復之後產生抗體的說法也不符實際。顯然,過份倚賴疫苗或者以為康復之後就有抗體的想法是不現實的。無論如何,每一個人都要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打疫苗、勤洗手、不聚集,才可確保平安。(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平情而論

 


平情而論(隨感)

去年底突然爆發的本地第五波疫情,兩個星期持續發酵擴散。一個星期前政府才宣布,將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延長兩星期;但政府今日急忙宣布,將限制社交距離、關閉公共場所、食店晚市禁堂食、健身美容按摩店禁止營業等措施,延長至下月三日即農曆年初三,並宣布取消年宵花市。政府官員解釋,新變種病毒Omicron(漢語譯作「奧米克絨」)傳染性特強,仍存在隱形傳播鏈,為遏止疫情擴散,不得不作出局部犧牲,希望市民諒解、包容云云。

政府同時宣布啟動「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並會在農曆新年前後發放到相關業界人士手中。但這一輪「救援金」只得上一輪的一半。業界人士說,本來農曆新年前是美容業的旺季,但如今禁止營業,所有投資便化為烏有。健身室負責人表示,行內一直都嚴格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分散人群、減少聚集、戴口罩、清潔器械、加強通風等,一直沒有出現感染;持份者說,我們不希望得到政府的恩恤,只希望可以營業,自力更生。


原本滿懷信心投得花市攤位的花農、鮮花業經營者更是失望,他們批評政府沒有汲取去年年宵花市的經驗教訓。一位花檔檔主表示,幾萬枝玫瑰花、幾千盆蘭花,沒有了年宵花市的人流,要租店鋪銷售,如何消化得了?到時鮮花賣不完,就送給老人院好了。有評論認為,已經訂貨的年花總要有銷售渠道,如果不在政府指定的年宵花市而逼使花業經營者在球場、街道或行人道推銷,可能造成的擁擠和聚集,比起年宵花市有規劃和人流管制,更易出問題。

近日因為確診者增加,多處住宅大廈出現所謂「垂直傳播」,專家要求居民撤離到檢疫中心檢疫,因此突然多了市民被安排到檢疫中心隔離。而隔離檢疫中心管理混亂,備受市民詬病。有被安排入住隔離檢疫中心的市民打電話向議員投訴,稱物資不足、安排混亂,入住幾日都仍未有人來取樣。負責管理的部門承認,在市民入住時輸入電腦資料出現錯誤,以致負責檢疫採樣的醫務人員未有為該等市民進行採樣。


最近兩個月,政府為推動市民使用「安心出行」,宣布政府大樓、體育館、街市、圖書館都要用手機掃二維碼;又催促市民接種疫苗,令到許多人有怨氣。老牛的老同學認為港府的防疫抗疫措施「擾民」;另一位老同學不時在手機上罵︰「二、三、四波疫情都是外防輸入不力引起的,如果在內地,主責官員早就被炒了」;一位認識三十幾年的時事評論員朋友在手機說︰「如今香港風雨飄搖,上頭也無奈,只好讓無能者繼續硬着頭皮做」。

不過,同一時間看看世界各地︰歐洲和美國疫情仍未受控;拉丁美洲和非洲固然疫情嚴重,即使是日本、韓國,每日確診者不斷「創新高」。中國內地多個城市也爆發外部輸入的新變種疫情,繼西安、上海、杭州之後,天津又失守;珠海近日出現一個確診,馬上全市檢測、小區封閉兩星期。平情而論,香港比起其他地方,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對在前線努力工作的防疫人員,我們應該公道一些,多點諒解,少點苛責;作為市民,守規矩、少聚集、不添亂,就是為抗疫出一分力了;儘管諸多不便,還是繼續忍耐吧。(二零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百密一疏

 


百密一疏(隨感)

踏入二零二二年,香港持續幾個月的「本地清零」被打破了。隨着去年十二月下旬,一位四十四歲國泰機師在「又一城」食飯造成傳播,另一位二十八歲女空中服務員帶病毒而不知,傳染了她的六十二歲沒有接種疫苗的母親,這位母親在維園附近一家餐廳吃早餐,傳染了在北角上班的測量師和一眾「跳舞群組」人士。另外,一位聲稱是「港區人大代表」的人,一月三日在灣仔一家餐廳搞了個生日派對,晚上九點半,一名其後證實確診的三十七歲女子抵達派對現場。該女子證實確診後,一批參加生日派對者被視為「緊密接觸者」要送到隔離中心檢疫。至此,專家認為,技術上可以確定香港出現第五波疫情。

一月三日舉辦生日派對的這位「人大代表」,實在是神通廣大,一次生日派對先後有一百八十人出席,當中竟然有十三名特區政府高官和二十位立法會議員。雖然一些高官聲稱,出席道賀只是社交禮儀,沒有留下吃飯,在晚上九時半、後來證實確診的三十七歲女士到場之前已經離開。但經政府相關部門追查,幾名高官在派對現場逗留的時間,與確診女子在派對逗留有時間上的重疊,所以民政事務局長、警務處長、入境處長等人被視為「緊密接觸者」,都要送到隔離中心檢疫。幾名高官在社交媒體表示,為自己的疏忽向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工作團隊以及市民致歉,並表示會深刻反省云云。


為保障市民生活和市面物資供應,香港一直對航空公司員工進出香港實施豁免隔離的待遇,以便盡量讓航空公司可以維持貨機的正常運作。此舉一直為市民以及防疫專家詬病,指當中存在極大漏洞。果然,去年年底幾名貨機機師在外國染疫之後返港,不經隔離檢測便進入社區,約見朋友、食飯、購物,逼使政府做大量「圍封強檢」之後,不得不收緊豁免,要求機組人員返港後在隔離酒店檢疫三日。但有機組人員不守規定擅自外出,並謊報行蹤,造成病毒擴散。公司宣稱這幾位人士「已經非本公司員工」,行政長官與航空公司高層開會時說,即使公司最高層難以確知每一位員工的行為和表現,也要對這次「外防輸入」的失誤負上企業管理和行政上的責任。

行政長官「訓斥」航空公司高層的說話言猶在耳,管治團隊內部就出事了。行政長官不可能限制每一位官員的行動,但作為高官竟然無視有關的防疫規定、出席多人的聚會,更造成被感染的風險、要按規定進行隔離檢疫,難怪行政長官對幾位局長級人物「失望」,並表示要「嚴肅跟進」。坊間有許多傳聞,稱這位洪姓「人大代表」與北京高層關係密切,因而一眾高官都爭先恐後去「拜碼頭」。若傳聞屬實,那就反映了官場一種極不健康的趨炎附勢文化。這位仁兄一場生日派對搞到港府亂了套,名為「為民」,實則是「害民」。


不久前,某些社會知名機構或公營機構,在維持限聚令之時搞多人聚集的「榮休宴」、「餞別宴」、「升職派對」,被媒體捅破之後,社會譁然,涉事者不得不向公眾致歉。如今正值新型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一班高官竟然參與大型聚會,還要送往檢疫,實在很難向公眾解釋。管治團隊如何做好表率、以身作則,帶領市民打好防疫仗,這是給行政長官出的一道難題。(二零二二年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