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加聲四起

 


加聲四起(隨感)

財爺網誌的最新評述認為,香港經濟第四季會進一步收縮,增長跌至負數。在外圍環境差、全球經濟不景之下,香港也難免被捲入通脹漩渦。近日香港各公用事業都申請加價,一時「加」聲四起,市民瞠目結舌。繼地鐵申請加價之後,剛於不久前加價的計程車「的士」(有些車上的加價對照表還在,顯示「咪錶」還未來得及調整)團體已預告將再申請加價;天星小輪也提出加價一倍,一眾立法會議員在討論時擔心加價會「趕客」,可能令小輪更難生存。中電和港燈已提出加價申請,幅度甚大,令商業用戶大感「百上加斤」。

與老同學們談及天星小輪加價,大家都認為,隨着社會發展、交通改進,特別是有過海隧道巴士、地鐵幾條線路運載乘客,天星小輪作為過海交通工具的角色已越來越小,如今乘搭小輪過海的主要是悠閒的退休人士或者觀光客,所以乘客量甚少。疫情之下,當局勸諭市民減少外出、減少聚集,平日乘客更少。為了生存,加價無可避免。我說,天星小輪與港島電車、山頂纜車一樣,都是香港城市發展的見證,這些百年交通工具如今都成了古董,應該像保育歷史建築那樣,設立基金或者交給大財團加以管理和利用,以期保留這些古董;如果仍然按商業模式運作、最終會被時代淘汰。老同學說,若政府任其自生自滅,最終結果便是自滅,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就此消失實在可惜。


現代社會每一樣物品都離不開電,市民所用的現代化物件,包括電熨斗、電飯煲、冷氣機、電燈、手提電話、電視機、電暖爐,都是用電才可運作,一旦電費加價,市民負擔便即時加重。天氣酷熱時家家開冷氣,天氣寒冷時戶戶開暖爐,用的時候心情舒暢,到交電費時就叫苦連天。但現代人生活離不開電,所以,按專家的建議,用電器不要長開,人離熄燈、各種電器不要「待機狀態」,要關掉電源。專家說,這樣大約可以節省百分之十的用電量。但那些大型商場、商店、酒樓、食店等等,照明、冷氣、抽風都要長開,耗電甚鉅。正如經營者說,燈油火蠟,樣樣講錢,電費加價,負擔甚重。


香港本身沒有能源出產,所有燃料都靠外購。據電力公司的解釋,發電所需能源大幅漲價;因應環保要求,少用污染環境的煤炭,而改用較潔淨的天然氣,這些能源也因為國際事件(包括持續近九個月仍未有結束時間表的俄烏戰事)而價格飛升。所以,遠離戰火的香港也無可避免受到拖累。本來政府官員也為市民「出聲」,希望電力公司減低加幅、不要堅持利潤率;但政府也承認,要尊重合約精神,不能以行政手段限制加價幅度。幸好市民每日生活所需的蔬菜、鮮肉、魚類多由內地供港,來貨價尚算平穩,只是輕微上升,所以整體的通脹率還不至於升至令人吃驚的程度。

鐵路(原先的九廣鐵路與地鐵合併成為港鐵)也提出加價,於是立法會議員便來勁了,抓住最近荃灣線油麻地站早上繁忙時間出現的「甩車門」事件,提出加價要與表現掛鉤。不過,港鐵已有影響服務時數的罰款機制,似乎不必再另加「表現評估」來限制加價。在「加風勁吹」的形勢下,市民的衣食住行樣樣都負擔重了,恐怕人人都要學習「過緊日子」。(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022年11月5日 星期六

穩步復常

 


穩步復常(隨感)

今天上午下樓去超市購買日常用品,在街角看到有家長帶着在幼稚園就讀的小朋友(看校服,應該是九龍塘傳統名校),正為公益金售旗籌款。這個場景,大概兩年多沒有見過了。我老牛立即趨前,向小妹妹買支「旗」貼在衫領上。我對家長說︰「兩年幾沒有見過賣旗了,希望這種有益活動隨着疫情受控而逐步回復正常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本來就是德育的一部分;學校保持這種關心社群的傳統、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比受惠機構實際籌得多少款項更重要。希望香港自此一切都慢慢好起來。


十一月二日星期三,「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三號風球、八號風球之下順利進行,金管局總裁余偉文用民諺「貴人出門招風雨」來歡迎這二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界「貴人」——各大機構的頂尖高管,聲稱這次峰會顯示「香港回來了」。緊接着,國際七人欖球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看台允許坐八成觀眾、允許在場內飲食,當然觀眾仍要「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外國入境者仍要出示「健康碼」。這是失落三年的大型嘉年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說,如果三日的賽事之後香港疫情沒有大反彈,就有條件可以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市面上,酒樓食店不限人數和營業時間,這就基本上「復常」了。只是至今還沒有三年前常見的「拖箱」內地遊客,市面難以重現繁榮景象。

昨天清晨,我老牛突覺氣促、呼吸不暢順,立即自行搭的士去伊利沙白醫院急症室。我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光顧急症室,登記時才知道如今收費一百八十元。人不多,連陪同輪椅、白車病人的監護者才二十多個人,我被「分流」在「次緊急」類別,然後安排在「美好診室」見醫生。主診醫生是一位長者,態度和藹和親,詢問很仔細。他打開「醫健通」,知道我最近做過心臟血管造影檢查、確診有堵塞(但未到嚴重程度),便安排我做心電圖、X光照肺以及驗血。負責跟進的姑娘態度也很好,也許是擔心長者耳朵不靈光,所以語速較慢,講話很清晰,即使反覆問,她也耐心解答。我忽然想起今年初在電視新聞中見到的「急症室爆棚」、「『鹹魚』堆積如山」的令人噁心的畫面,更感到,在醫護人員和市民共同努力之下,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如今已回復正常運作。


急症室醫生寫了轉介信,叫我到「日間治療中心」內科去預約排期。下午兩點,我到「日間治療中心」時,已經見到人山人海,排隊等候乘搭升降機的人都在「打蛇餅」。如今因為防疫,多了「掃安心出行」、「量體溫」等工夫,工作人員都很認真,個別人不掃「安心出行」,工作人員便追上來、拿出綠色二維碼給未「掃」者盡快「掃」。求診病人(多數是長者)也都很守秩序。大樓地下一層入口處一側,設有一個臨時的「疫苗接種中心」,可以選擇「復必泰」或者「科興」。有工作人員在圍欄邊,呼籲求診者「即到即打,不用預約」。

一場「新冠疫情」由二零二零年初爆發,至今差不多三年,香港的社會民生經濟活動飽受蹂躪。不過,正如行政長官所說,香港有韌力,香港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如今香港回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大型活動舉行,充分展現香港的活力和動力,期望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盡快回復正常。(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