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多行不義

 


多行不義(隨感)

這兩天發生了幾件大事︰第一,在加拿大被扣一千零二十九日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終於回家了;第二,中國外交部發表了一個關於米國干預香港的確鑿證據的「清單」;第三,三十二年來一直堅持「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政治活動組織宣布解散。這幾件事本來沒有什麼關聯,但如果知道這幾件事背後,都牽涉到米國一直以來對別國的干涉,於是所有問題都指向一點,就是米國的國策出了問題,應驗了中國一句古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二零一八年底,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過境加拿大時,加拿大當局按米國要求,將孟扣留。米國指控孟隱瞞屬下公司與伊朗有生意來往,誤導匯豐銀行,違反米國對伊朗制裁,要求加方將孟引渡到米國受審。孟不認罪,加方的聆訊持續了兩年多,直到最近,米國提出與孟的團隊商討一個「延後起訴協議」。孟一方同意協議之中米方的「陳述」,加方中止聆訊,當庭釋放。於是孟立即乘搭中國政府包機,九月二十五日晚飛抵深圳。同一時間,被中國以涉刺探國家機密罪拘捕的兩名加拿大人康明海和邁克爾獲釋,飛返加拿大。


孟晚舟事件延宕一千多日,中、加、米三方都沒有贏家。加拿大是受米國指使「出手」的「笨人」;特朗普當政時為了打壓中國企業而蓄意構陷,但米國在此案中沒有得益;孟方因為有「同意協議中的陳述」即同意米方「誤導匯豐銀行」(孟方認為與匯豐銀行的商討和文件往來都有記錄,匯豐銀行知悉情形,不存在「誤導」或「隱瞞」,所以不認罪);不得發表與協議不符的言論,所以並非勝利者,中國方面只能以孟「得以重獲自由」慶賀一番。

米國當局處理孟案,其思路與由阿富汗撤軍一樣,就是拜登不願意在特普朗甚至其他前總統搞出來的棘手問題再拖時間,所以,寧願冒着被指責「草率」、「不負責任」,也堅持九月之前完全撤出阿富汗;同樣,寧願冒着被政敵指責「對中國軟弱」,也要「快刀斬亂麻」處理孟案。其實拜登一直在推行自己的戰略思維,就是搞許多「小圈子」來牽制中國。例如拉攏英國、德國派艦艇到亞太、南海巡航;與英國一道與澳洲建立軍事聯盟、協助澳洲建造核動力潛艇(澳洲因此取消原本與法國的潛艇協議,一下子搞壞了美法、澳法之間的關係);米國牽頭與日、印、澳搞一個四國協作,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印太安全等方面加強合作。所有的動作都只是一個目標,就是針對中國。


香港前年因為「修訂逃犯條例」被人故意曲解,掀起所謂「反修例風波」,一些陷入瘋狂的暴力破壞者藉口「反修例」,四處堵路、打砸、縱火,發動「三罷」,以搞垮香港來脅逼北京和特區政府。持續一年多的「黑暴」事件,原來米國正是幕後黑手。中國外交部的「清單」,詳列了米國近年來插手香港、干預香港的確鑿證據。一些原本以「爭取民主」為目標的政治團體,為了自己的政治目標,不惜挾洋自重、賣國求榮,要求外國勢力「制裁」中國和香港特區政府官員;一些所謂「本土派」不斷強化「本土」,進而走到排斥中國、「去中國化」的「港獨」思路,跌入違反國安法的深淵。最近幾個宣稱與「黑暴」「不割席」的政治團體相繼宣布解散,便是咎由自取。(二零二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健康長壽


健康長壽
(隨感)

進入長者之齡,慢慢感受到「老之將至」︰體能下降、視力聽力衰退、身體各部分出現病變,於是漸漸明白,這是正常的自然規律,誰也不能抗拒或逆轉,只能調節自己的心態,從容面對慢慢老去的自己。與同學、舊友等年紀相彷人士交往,話題也離不開「健康長壽」。我老牛常對友人說︰壽命長短是天意,不可強求;但健康則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所以要遵從規律、堅持做運動、正常飲食和作息,期望晚年生活健康、精神飽滿、行動自如。如果沒有健康,百病纏身之中維持生命、以各種機器和科技苟延殘喘,這樣的長壽有何意義?

與老牛同輩者,許多人都讀過蘇聯時期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原型便是作者自己。他在衛國戰爭中受傷致殘,三十幾歲便去世;但他身殘志堅,做出許多普通健全人做不到的壯舉。書中引導青年人思考人生的意義,鼓勵人們「趕快生活」,不要「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因為以往「碌碌無為而羞愧」。不管讀者是否同意書中的政治傾向,書中所表達的對生命的積極、樂觀、正向的勵志態度,則是在任何時代、對於任何政見的讀者來說都是可取的、積極的、有借鏡意義的。


人們耳熟能詳的文人、名人,許多都並不長壽。例如,生活於清末民初的文學家周樹人(魯迅),得年五十六歲;民國時期的新詩代表者徐志摩年僅三十四;曾在香港大學任教的著名作家許地山(筆名「落花生」)只有四十七歲;清末主張變法維新的思想家梁啟超得年五十六;其子是著名建築史家梁思成,活到七十一,但梁思成夫人、知名才女林徵因只活到五十一歲;倡導推翻清朝、建立民國的革命先行者、台海兩岸政治人物都敬重的時代巨人孫中山,為革命忘我奔走積勞成疾,雖然自己學醫行醫也無法自醫,只活了五十九歲便死於癌症。上述這些名人都不長壽,但他們對社會的貢獻永垂千古。

最近看了朋友由手機程式傳來的、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關於「長壽秘訣」的檔案。周有光年輕時學的是經濟學,五十年代受命研究語言文字、確定中國「漢語拼音方案」,他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人民共和國,二零一七年一月去世,享年一百一十二歲。他談及自己的「長壽秘訣」時說,一是心胸豁達、處亂不驚,二是苦中作樂、積極面對,三是勤於思考、不斷學習,四是愛情滋潤、夫婦和諧,五是一生奉行「三不」︰不立遺囑、不過生日、不過年節、平淡過日子。他的這些「秘訣」其實不秘,只是豁達心態常人難以企及。


友人由手機傳來的資料,還有一個是關於陳司寇老師的「老年生活態度」短文。陳司寇老師原任中學教師,她在二零一七年感覺到自己生命終點來臨,不搶救、不治療,自我斷食,安詳離世,享年九十四。她說,人的壽命取決於三方面,一是遺傳基因,二是鍛煉養生,三是生活習慣。老年人最重要的是生活能自理;要有「隨時就走」的心理準備,但即使明天「走」,今天仍要過得有質量,不馬虎。她說,老年人的生活目標,第一是減少疾病,過得健康愉快;第二是最後階段要走得快一點,減少痛苦、避免給他人造成負擔。陳司寇老師對於老年生活態度的見解,很值得長者們參考。(二零二一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