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切勿鬆懈(隨感)



切勿鬆懈(隨感)

香港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以每天幾十個的數目增加,到今日(四月五日)為止已累積增至八百六十二宗。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坦言,對本港的疫情發展不感樂觀。袁國勇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現階段對本港疫情發展仍然不感樂觀,他認為只有當每日確診數字跌回單位數,才能有一點釋懷。袁國勇前天曾經猛烈批評有官員輕視疫情,好像很樂觀,「無乜野」;他痛罵官員「唔見棺材唔流眼淚」,總以為香港已經比許多外國做得好,他希望官員不要對疫情掉以輕心。他今日在電台節目中為「棺材論」道歉,說因為緊張疫情才用詞過激。


不過,我老牛認為,如果袁教授以「棺材論」罵部分不遵守防疫措施的市民,那是罵得對的。袁教授說,市民防疫意識減低,近日越來越多人外出時不戴口罩,加上本港對輕症患者測試不足,和確診患者測試時間長,因而未能迅速截斷傳播鏈,並難以及早隔離患者, 導致本港疫情嚴重。許多年輕人防疫意識不足,四出聚會,如此下去,確診數字很快就會達到一千宗;而到疫情基本受控、每天確診數字回落到單位數字,到時可能已經有二千人感染。

袁教授也承認,當局連日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限制人群聚集數目,要求某些高風險場所關閉十四天等,任何可以增加社交距離的措施「都應該有效」,問題是足夠與否。他又指出防疫政策有可以加強的地方,特別是當找到確診個案後,要花多少時間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完成化驗並將患者隔離,這些數據從來未有公布,因有關數據非常重要,可以用來檢驗防疫政策的成敗。


其實,任何政策措施,都要市民配合執行才可見成效;如果政府推出抗疫政策而一些市民不配合、不執行甚至故意對抗,那就再好的政策措施也是枉然。較早前「攔貴芳」和灣仔有酒吧客人、員工、表演者確診,初時政府「捨不得」限制其運作,到後來不得不宣布酒吧、夜總會、麻雀館暫停營業十四日,某些政治人物便鼓動一些業界商家在鏡頭前做騷,慷慨激昂痛罵港府政策「指引不清晰」、「行業損失慘重」。政府限制公眾地方聚集人數,但近日仍有黑衣人在某些地方搞事、堵路甚至扔汽油彈。那些仍在搞事、破壞抗疫的人,正正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的人,袁教授敢不敢痛罵他們呢?


袁教授作為研究微生物的學者,作為香港政府防控疫情的顧問,緊張疫情是否受控、對現今疫情防控不感樂觀,是正常的。他當然也看得到,香港近日的確診個案多有外遊記錄,或者是從外國返港的學生。如果市民聽從專家和政府顧問的勸諭、多點自我保護意識,暫時不出國旅行,是否可以減輕現時的檢疫壓力呢?如果今天的歐美在防控、抗疫方面做得好,留學生們何需返港「尋求庇護」呢?我老牛亦認為港府抗疫許多時候「慢幾拍」、「後知後覺」,但平情而論,香港整體已經比許多世界大國做得好,至少是大部分市民配合政府措施,減少外出、減少聚會、自覺戴口罩。如果春節以來港府一系列防控措施和廣大市民「足不出戶」的成果,正被少數自私自利者破壞,那麼,故息那些破壞者,便是對守法者的懲罰,便是極大的不公平。(二零二零年四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