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祈求和平


祈求和平
(隨感)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以往,如果講新年願望是「世界和平」,總會被取笑太「行貨」,即是太隨便、太「不加思索」、「沒有深度」、「沒有新意」了。但看看兩年多來的俄烏戰事、特別是今年十月以來的以巴衝突,便明白︰「世界和平」這個「行貨」願望其實真的很難實現,小小老百姓無能力左右世界大局,只能默默向天禱告,祈求和平降臨;期望人人平安、遠離戰火和天災。

打了二十二個月的俄烏戰事,至今仍然膠著。俄羅斯以「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俄國與西方之間沒有緩衝地帶,北約的導彈便會部署在俄國邊境、威脅俄國安全」為由,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人們起初以為只是「教訓」一下烏克蘭,短時間戰事就會結束。譬如一九七九年二月,中國也曾發動「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越南在一九七五年趕走美軍之後,不斷在邊境騷擾中國邊民,北京忍無可忍,決定「教訓」越南。中國軍隊越過邊境攻入越南,一直打到同登、諒山,前後四個星期共二十八日,達到了「教訓」目標,中國軍隊就撤退。但這次俄烏戰事,西方國家不同意俄國的出兵理由,認為俄國是侵略;烏克蘭背後有老美、北約和歐盟在常規武器和金錢上支持,烏克蘭苦苦支撐;但老美國會已不願再撥款,戰爭的黑暗隧道至今看不到盡頭。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世人早已習以為常。但今年十月七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成員突然越境偷襲以色列,並擄走大批平民作為人質;以色列誓言救回所有人質並決心鏟除哈馬斯,兩個多月來不斷空襲轟炸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加沙地帶,也出動地面部隊。期間短暫停火、交換人質和被囚巴人,但只有八日,雙方互相指責對方不遵守停火協議,重燃戰火。以軍宣稱已殲滅七千武裝恐怖份子和五百個據點、倉庫和指揮中心;但國際救援人員統計,至今已有至少二萬一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四成是婦孺。

正在美國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幾日前通過決議,呼籲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但雙方都不予理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安理會)也多次討論以巴衝突,其中一次要求停火的決議草案,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之中,已經有十三國同意、一國棄權,但美國代表以「決議草案沒有提到以色列有權自衛」為由,行使「常任理事國」擁有的否決權,一票否決。最近一次,終於在美俄兩票棄權、十三票同意之下通過「加快人道救援」的決議,竟然完全不提「停火」。停火是當前最大的前提,兩國方案是解決以巴衝突的根本出路。


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對信眾發表聖誕文告時說,戰爭是沒有目的地的瘋狂旅途,當今許多地方的戰爭是「零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他呼籲民眾對戰爭「說不」、對武器「說不」,不可以繼續助長暴力和仇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指以色列總統內塔尼亞胡無差別殺害平民,與納粹頭子希特勒無異。一些被國際社會視為「恐怖組織」的武裝力量,一直在伺機搞事,最近,行經紅海的商船就遭到攻擊。老美正牽頭搞海軍護航,但歐洲國家反應不一。局部戰爭繼續惡化也許會變成宗教和種族的仇殺。世界之大何處放得下平靜的書桌?世界各國的領袖們,為老百姓着想,放下仇恨、放下屠刀吧。(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善於學習


善於學習
(隨感)

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及手機程式和內容愈趨豐富,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許多擁有手機者都不知不覺成了「低頭族」,在巴士和地鐵,乘客十之八九都在看手機。一些人在玩手機上的電子遊戲,多數人是看手機程式傳來的視頻資訊,有新聞類的,有知識性包括科學、歷史的,有胡鬧的,有搞笑的;有YOUTUBEWHATSAPPWECHAT、快手、抖音等等,真是目不暇給、沒完沒了,「極盡視聽之娛」。在資訊氾濫、娛樂至上、真假難分的世界,手機普及不僅給人們帶來方便,也同時會讓人在廉價享受之中迷失自我,甚至受騙。

近日在手機應用程式某個群組的「朋友圈」看到一段發人深思的話︰「許多人,生活越是不如意,越是沉迷廉價的快樂,明星的八卦、刺激的遊戲、隨叫隨到的外賣;一部手機、一根網線,足以消遣無聊的人生。然而每個隨手可得的快樂,早已暗中標好價碼。愈發自閉的性格、逐漸走樣的身裁、不斷退化的思維,都將你桎梏在底層。打遊戲、刷視頻當然很爽,但爽完之後是無盡的空虛;看書、健身可能很累,累完後是長期的收益和幸福感。遠離迎合你的垃圾快樂;那些堅持過後帶來的快樂,才是持續一生的回甘。」


這段話說得甚好。人應該懂得自我制約,要利用手機來增值自己、提高自己,而不要只顧玩樂、成為手機垃圾資訊和廉價娛樂的奴隸。不過我老牛認為,能夠放下手機去讀書、跑步、健身固然極好,但即使手捧手機,也不一定沉迷廉價娛樂,一樣可以在手機的資訊海洋中,找到有價值的貝殼。例如,朋友傳來的關於學繪畫、學書法的視頻,可以觀摩名家行筆的過程和細節;關於歷代畫家、書法家作品的介紹,可以拓寬自己的眼界視野。在手機中看到的「趙健讀書日記」、「意公子談唐詩宋詞」、「陳崑講歷史」、「安嵐說故事」、「玲瓏說人物」;以及「李導遊歐」、「評論員杜平」等等,都是嚴肅認真的製作,讓人們在手機的方寸天地中暢游知識的海洋。所以,關鍵是要自己善於學習。

最近「趙健」介紹了藝術家、文學家、詩人木心無端被囚三次、居留美國最終回歸家鄉江南水鄉的人生經歷;介紹了北京出生上海成長、外交官家庭出身的鄭念在「史無前例」的大革命中被囚多年、旅美後寫成「上海生死劫」一書震撼文壇,最終以九十五高齡辭世的貴族故事;介紹了最帥教授陳夢家窮畢生積蓄從海外收藏家手中搜購古代青銅器回國,一九六六年蒙冤自盡、年僅五十五的唏噓人生;也介紹了束星北、鄧稼先等愛國科學家的曲折經歷,讓人更深感偉人晚年的錯誤對國家傷害至鉅,也深感今日的安定繁榮實在來之不易。


在「朋友圈」也看到一件行書作品︰「每天醒來告訴自己,理由少一點,肚量大一點,嘴巴甜一點,脾氣小一點,行動快一點,效率高一點,微笑露一點,腦筋活一點。人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在快樂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盡力實現自身價值,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人生短暫,珍惜珍重。讓我們的今天從微笑開始。人生需要沉淀,也需要歷煉;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也要有足夠的閱歷去成長,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睿智,更有成熟淡然的魅力。」真是有益的人生格言。(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減排峰會


減排峰會(隨感)

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十二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即「聯合國氣候高峰會」),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首都迪拜召開。這次大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有超過一百四十位政府首腦、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到會。會議在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阿聯酋召開,這本身就極具爭議,因為會議要討論減少倚賴化石燃料(煤、石油產品),人們質疑大會主席、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賈比爾是否有利益衝突、能否公正處理議題。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碳排放國,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會議,但美國派出氣候特使約翰克里、中國派副總理丁薛祥出席。

經過十三日討論、爭拗以及最後一天的不眠不休的深入討論、從意向、措詞乃至文本細節逐一推敲,大會通過首次呼籲世界開始擺脫化石燃料的協議,大會主席、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負責人賈比爾敲下木槌,標誌着與會者在「化石燃料是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的罪魁禍首」這一議題達成共識。賈比爾說:「你們挺身而出,展現靈活性,且將共同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他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對於為地球帶來「轉型變革」方面發揮作用「感到驕傲」。他說這次大會已經找到出路,將可達到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一點五(1.5度的目標。


這份協議呼籲「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過渡,從能源系統中擺脫化石燃料,在這個關鍵十年加速行動,以便在符合科學的情況下,在二零五零年實現淨零排放」。這是「聯合國氣候高峰會」首創至今二十八年來,首次提及所有化石燃料,並討論發達國家對碳排放造成的損失和損害的補償。歐盟氣候代表胡克斯特拉說︰「大約三十年來,我們第一次可能開始終結化石燃料。」

香港人已經深深感受到地球暖化帶來的影響,冬季仍像夏季那麼炎熱,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二,天文台錄得二十八點七度。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說,自從一百多年前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不斷發明新技術、創造新機器、開採化石燃料,以及砍伐森林、移山填海、向大自然索取;但是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化石燃料產生的含碳廢氣(溫室氣體)阻礙熱量消散,造成溫室效應,結果便是地球暖化、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所以,全人類包括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要合力減少碳排放、改用潔淨能源,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和經濟體,在應對氣候危機上的合作受到外界關注,但兩國所處的位置、對問題的立場以及國家利益並不一致。站在美國的角度,主要擔心對歷史性碳排放的巨額補償;美國還要求中國也加入它的行列,不僅大幅度減排,而且應該為「損失與損害」基金捐款。但中國並不同意這一點,中國認為自己與英美歐洲等先進工業國、發達國家長久的排放歷史相比,當前的高排放僅僅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為發達國家承擔了工業生產造成碳排放的責任。而且,根據一九九二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多、人均GDP低),因此實際上有資格獲得損失和損害基金的資助,而不是當成發達國家那樣被要求捐款。(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2023年12月8日 星期五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隨感)

近日幾件小新聞實在令人費解。第一件,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姓女子,十二月三日(星期日)在其個人社交頁面發文稱,自今年九月離港赴加拿大就學,原訂十二月要回港向警方報到,但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到香港的形勢、自身安全、生理和心理健康等,決定不返港向警方報到;「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了」。周因為涉及二零一九年「反修例」示威,被控參與包圍香港警察總部,判入獄十個月,二零二一年六月十二月刑滿出獄。但她仍有「國安法」案件在身,被指控勾結境外勢力,被捕後獲准保釋,需定期向警方報到。如今周宣布永不返港,即是棄保潛逃。當局聲稱將會全力追捕逃犯,並奉勸周小姐懸崖勒馬、回港自首,不要走上不歸路、一世背着逃犯之名。

第二件新聞是,警方十二月三日(星期日)拘捕兩名分別三十三歲何姓及三十五歲伍姓男子,涉嫌在黃竹坑山邊自設地洞試驗爆炸品。警方在兩人住處合共檢獲三十公斤可製成炸藥的化學物,以及政治宣傳單張。兩人同被控一項串謀製造爆炸品罪,各被控一項管有爆炸品罪。據稱兩男分別患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有社交障礙,兩人並無政治聯繫。主任裁判官徐綺薇應控方要求押後案件,以待化驗化學品和索取專家意見,明年二月再訊,不得保釋。


第三件是,廉政公署十二月五日(星期二)起訴一名三十八歲、報稱電腦程式員的文姓男子,控告他涉嫌在網上社交媒體專頁轉載一則煽惑他人杯葛(意即「抵制」)今年十二月十日新一屆區議會選舉的貼文,違反「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廉署獲裁判官簽發手令,通緝已離開香港的該則貼文原作者、黃姓時事評論員。四十五歲黃姓時事評論員其後在自己的社交頻道回應稱︰早有心理準備會有此一日,「冇乜點(不怎麼樣)傷到我,一來我不會再返香港,二來已入英籍,在香港的親戚朋友都冇晒(全都沒有了)。」

行政長官李家超十二月五日(星期二)見傳媒,強調特區政府會全力去追捕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逃犯,而任何逃犯只有自首,否則終身是逃犯、終身會被追捕;他批評逃犯自我製造光環行為可恥。警方表示,周無視警方保釋條件,誠信徹底破產;危害國家安全是嚴重罪行,當局會全力打擊、追究到底。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稱,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居民擁有的自由和權利得到法律保障,任何人都沒有法外特權,任何違法行為必將受到懲處。


上面幾則小新聞,足可以看到,儘管國安法實施三年,但極少數參與「一九黑暴」、犯國安法的涉案者仍不思悔改;社會上一些參與或同情「一九黑暴」的人仍然憤憤不平,還要伺機而動、千方百計搞破壞。那位黃姓評論員,自己本人己離開香港並入英籍,香港與你沒有關係,你還對香港指手劃腳、破壞香港選舉幹什麼?那些熱心參與政治運動者,你可以反共產黨、可以反政府,但用武力及爆炸品危害香港普通老百姓幹什麼?全情投入「社會運動」的周小姐以及那位更早宣布流亡的以搶手機聞名的許姓前議員,會否反思︰你們參與政治,是為香港好抑或是要搞垮香港?你們既然選擇遠走高飛、永不返港,香港已不是你們的家,就請不要累及香港、累及其他人吧。(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九日)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一九遺毒


一九遺毒
(隨感)

據媒體報導,香港警方國安處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三)落案起訴一名二十六歲男子,指控此人涉嫌「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管有煽動刊物」以及「管有他人身份證」,案件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國安處稱,警方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一)下午接報,發現一名男子在香港國際機場涉嫌穿上有煽動字句衣服。警員到場搜查該男子時,在其隨身物品中搜出印有「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煽動字句的旗幟和衣物,以及一張他人身份證,遂以涉嫌「管有他人身份證」、以及「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拘捕該名男子。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二零一九年六月中旬開始,香港一些人以「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反修例」)為藉口,策動連串街頭暴動時的口號。當時參與者均身穿黑衣、蒙面、頭戴安全帽為記號,他們四出打砸縱火、破壞地鐵和公共設施、故稱之為「一九黑暴」。此口號已經在後來的審訊中被法庭確認是違反國安法的「煽動字句」。如今有人穿着和管有印有這句煽動口號的衣物,顯然是故意挑釁香港國安法。香港國際機場是「一九黑暴」爆發時,示威人士聚眾鬧事的重要場所;中國內地記者在香港機場被幾十人毒打的鏡頭至今歷歷在目。


二零一九年八月十三日,北京「環球時報」僱員付國豪,跟隨「環球時報」時任總編輯胡錫進等人,在香港機場實地採訪當時由示威者舉行的集會。操普通話的付國豪當時未能出示記者證,被示威者禁錮,雙手被示威者以膠索帶綁在機場行李車上,幾十人輪番拳打腳踢。警方事後拘捕參與圍毆者。二零二一年一月六日,法庭裁定案中二男一女被告暴動罪成,判監四年三個月至五年半。法官批評示威者濫用私刑、失去理智、行為瘋狂。被打受傷的付國豪返回內地後長期患病,已於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去世,年僅三十歲。

香港二零一九年六月起出現的亂局,北京當局看到外國勢力介入、企圖藉香港來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危險性,認為「一九黑暴」是外國勢力製造「顏色革命」的一部分,於是制訂香港國安法,於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頒布實施。這部只針對極少數破壞國家安全者的法律實施三年來,香港實現「止暴制亂」、由亂及治,如今逐步「由治及興」。但是西方反華勢力則認為,香港國安法限制香港的自由和民主,不但強烈反對、高調制裁香港官員,還要拉攏香港反對派作為對付中國的棋子。本地的一些反對派政客,也在「一九黑暴」中暴露出反共反華的真面目;有人選擇流亡海外、繼續充當外國反華勢力的代言人。


當年參與「一九黑暴」僥倖逃脫者,當然不甘心失敗,不時伺機反撲、製造事端。本星期一在機場被捕的男子正是這種故意挑釁者。一部分支持「黑暴」的「黃絲」在日常生活中採取「軟對抗」手段、不時給政府製造難題。一部分傾向支持「黑暴」的「專業人士」則宣稱「用腳投票」、離開香港移居外國。其實香港人移居外國是正常現象,人各有志,既然覺得香港不適合自己就移民吧,總比留在香港成天抱怨、鬱鬱不得志要好;香港不會因為「移民潮」而垮掉,反而可能令有能者得到晉升機會、香港建設得更好。祝移居外國者好運,祈望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樂土,過上自己期望的生活。(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日)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回首往事


回首往事
(隨感)

前天,小外孫女說要完成一個作文功課,問我年輕時有什麼「趣事」。我說,沒有什麼「趣事」,可以寫成故事的只是下鄉時一件很特別的事,小外孫女問什麼特別事,我說是拉牛車累死了一頭水牛,後來我把牛角留作紀念,這個「牛角的故事」大意是︰在海南島務農時,有一年颱風暴雨沖垮了菜地,生產隊半個月沒有新鮮菜吃了,隊長派我和另一個炊事員阿光拉牛車到農村墟市買五百斤菜。那天阿光拉了一頭最強壯的大水牛,套上膠輪牛車,天未亮就出發。大水牛走得很慢,平時兩小時的路程走了四小時還未到,阿光猛然醒起︰可能這頭牛昨天犁地一整天累壞了,還沒有休息和吃草。


我們買了菜往回走,大水牛實在走不動了,天黑還沒有回到生產隊,我們就在路邊解下牛讓它吃草,在小墟打電話叫生產隊第二天拉另一頭牛來接應。第二天一早,接應的牛來把五百斤一車菜拉回生產隊,這頭沒有休息的大水牛就在離生產隊還有半小時的路上趴下,沒有力氣再站起來。生產隊長派人來,趁大水牛還未斷氣就把它宰了,牛肉分給全隊工人,牛頭沒有人要,我就把牛角鋸下來,請教老工人處理方法,把牛角清理乾淨,留在身邊作紀念。


小女孩聽完後問︰「你在廣州市讀書、成長,為什麼會在海南島?」隔了兩代人、五十五年前的事,與現今完全不同的社會狀況、複雜的時代背景和因由,怎麼樣才可以讓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聽得明白?我只好說︰那是一份工作;那時城市一切都停頓了,沒辦法找到工作,去海南島農場當工人可以有工資、有糧食,才可以生活。這是謀生,就像後來農村人進城打工一樣,不過那時城市沒有工作,只能到海南島農場去當工人,雖然勞動辛苦,但生活有保障。

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把中國推到瀕臨經濟崩潰的邊緣;經濟停頓、秩序混亂,只好將一千七百萬滯留學校的中學生送到農村去,這便是牽動千家萬戶的「上山下鄉運動」。那時是共和國七十四年歷史中最荒謬的「十年動亂」,是偉人晚年重大錯誤的巔峰。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和毛的繼續革命理論,包括「上山下鄉運動」。但是,知青與老工人的情誼是真摯的,知青農友風裏來雨裏去的友情是刻骨銘心的。所以,五十多年來,老知青們多次重訪農場,慰問老工人、與老工人和職工子弟聯歡;每年下鄉紀念日都搞聚會。


二零零六年起,我在博客上寫了四十多篇關於十年知青生涯的回憶文字,網友讀者和老知青留下許多鼓勵的評語。老牛回應說︰許多兄弟姐妹在我們的前頭倒下了,我要記下身邊小人物的故事,激勵活著的人繼續前進。每一個人都是共和國歷史的組成部分。知青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獻給年輕的共和國,為後來的發展披荊斬棘、鋪平道路。他們不是「青春無悔派」或者「不堪回首派」,他們問心無愧、樂天知命、隨遇而安,他們對得起時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當年吃苦在前、不畏艱辛的知青一代人,是構建中華民族堅強脊樑的骨質細胞,是共和國前進大道上的微不足道的鋪路石,是改革開放、安定和諧的社會基礎,也是讓後輩踏著肩膀繼續向上攀登的人梯。(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元首共識


元首共識
(隨感)

美國西部時間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三)上午(香港時間星期四凌晨三點),應邀訪美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藩市(中國內地仍稱「舊金山」)的費羅麗莊園,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這便是全世界關心中美關係改善的人們近期關注的「習拜會」。兩國元首會晤超過四小時。兩國同意加強各領域對話合作,拜登稱兩國須負責任管控競爭。兩國同意在平等基礎上重啟軍方直接接觸。

會談開始時,習近平說,五十多年來,中美關係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在曲折中向前發展。他說,兩個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這是客觀現實。但是,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習近平說,中美關係動力在於人民友好往來,基礎在民間,「我堅信,中美關係的前途是光明的」。


拜登說︰「我們(指拜登自己與習近平)認識很久了,我們並不總是意見一致,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奇怪,但我們的會談總是坦誠、直接和有用的。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你說話的坦誠」。「重視雙方的對談,確保了解彼此,沒有誤解或溝通不良」,「我們必須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我們也必須負責任地管理競爭」。拜登說,面對面討論是無可取代的,坦誠的交流是雙方、也是世界的期望,領導人有責任為其人民共同努力,包括在氣候變化、打擊毒品販運和人工智能等議題上共同努力。美方期待重啟自從去年八月停頓的軍方直接交流。

去年十一月,美中兩國元首在印尼峇里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會晤。美方表示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這些便是媒體常說的「兩國元首共識」。但是一年來,兩國關係一直仍處於歷來最低位,其實質就是拜登的手下工作人員並不認為兩國元首在印尼的會談有「共識」。這次習拜再會晤時,中方花了很大篇幅重複拜登一年前的承諾,這是在提醒美國不能「言而無信」。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這次中美元首會晤,肯定對緩和兩國緊張關係有正面意義,但實際作用不大。因為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不會退讓;美國針對香港不只是政府,還有國會和許多非政府組織,他們打着「人權」的旗號制裁香港;香港實施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基本法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等,每一樣都刺激美國政客的神經,所以美國對香港的制裁是不會停止的。

老牛同意劉教授的看法。這次美方邀請中方訪美並舉行會談,當然取得一些進展;保持高層次接觸,在南海和平和台海問題上,可以減低因誤判或溝通不足而產生的衝突。但回顧過去一年,去年十一月的「共識」尚且未能落到實處,這次新的共識落實,能抱多少期望?中國人強調「聽其言觀其行」,老美一向言而無信,這次會晤所達成的共識和承諾可信嗎?(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高音喇叭


高音喇叭
(隨感)

新一屆區議會地區直選議席提名期結束後,大街上就多了裝在汽車上的高音喇叭沿街叫嚷的聲音。我老牛對這種「宣傳車」的聲音很反感、很恐懼、很抗拒,原因是,這種宣傳方式和高頻率、高分貝聲音,令我想起五十多年前(當時老牛還是尚在中國內地生活的中學生),中國「文化大革命」的荒謬歲月。

一九六六年夏天,偉人一聲令下,中國內地爆發一場名為「文化大革命」的社會動亂,學校停課、學生四出「串連」,「紅五類」們組成「紅衛兵」,欺壓家庭背景不「紅」的同學,甚至打死老師、校長;一九六七年初,各地「革命群眾」組織「奪權」,不同派別互相攻擊,不同組織不同派別的高音喇叭宣傳車在大街上來回叫囂,然後發生武鬥,甚至有人死於非命,小小百姓成天生活在惶恐之中。雖然這裏是香港不是中國內地,雖然那場名為「文革」的荒唐歲月已經過去幾十年,但這種高音喇叭聲音仍然勾起那年月的恐怖記憶。


當時偉人的御用文人將文革的內亂稱為「大民主」,但實踐證明,那不但不是什麼民主、只是無政府主義;而且這種所謂「大民主」之下的批鬥甚至武鬥、打砸搶,人人自危,社會亂套,生產停滯,國民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最終,毛派軍隊「軍管」,恢復社會秩序、恢復正常生產活動。一九七六年九月偉人去世,繼承者立即宣布文革結束。這種特殊年代的「大民主」實在是一場噩夢。

香港向來是自由社會,英國管治之下甚少「民主」,只是八十年代以來,港英當局才突然加快「民主」步伐。一直以來,政治團體或者有意從政的人士,都會搞個「地區辦事處」,與市民接觸。有志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應該腳踏實地,與民眾一起為地區治理出謀劃策;依靠一個團體的力量去發動群眾,為群眾解決難題,群眾自然擁護你。也許出動「宣傳車」是為了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但如果平日不做實事,臨近選舉才「蒲頭」,出動宣傳車自吹自擂,會有實效嗎?而且,地區上的市民百姓眼裏,誰是值得支持的人,其實心中有數,選民的投票意向不會因為宣傳車高音喇叭的聲響而改變。


三十幾年來,人們都看到台灣議事堂內「立委」們的肢體衝突,看到香港立法會的許多混亂場面,老牛對這種「劣質民主」甚為抗拒。一九八七年,台灣民進黨籍立委朱高正在議會中出手打人,一戰成名;近幾年來的二零一七、二零二零年,台灣議事堂都有肢體衝突「揚名國際」。香港一名親台的黃姓立法會議員,早就想將台灣議事堂的「講武文化」引入香港,於是二零零零年以來,立法會會議上擲文件、搶手機、扔水杯、舉牌叫罵等惡行層出不窮。特別是二零一九年的「反修例事件」,一堆反對派以為時機已到,在議會內倒行逆施,不但撕文件、潑臭液、扔垃圾,還喪心病狂地侮辱、謾罵、圍攻政府官員。

幸好香港在實施國安法以及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後,那些不願效忠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反對派被取消資格趕出議會,如今參選者已被認為是愛國人士才有資格參選。期望以後都不要再出現那些擾亂會議廳的亂象,讓香港真正進入「良政善治」的階段。既然如此,有心從政者還是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實事好了,那些令人心煩的高音喇叭宣傳車就不必再喧囂了吧。(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矯枉過正


矯枉過正
(隨感)

有位朋友向老牛抱怨說,自己一向支持甚至多次向他求助的現任區議員,在近日的新劃分區議會地區直選議席提名中,得不到足夠的「三會」成員提名,最終無法成為候選人。這位朋友說,這名區議員原本屬於一個民主派政黨,一九年後退出成為無黨派人士;「國安法」實施後及落實「愛國者治港」、要求宣誓效忠中央和特區政府之時,這位區議員通過了「資格審查」,繼續出任區議員;但這次新一屆區議會選舉,連獲提名的機會都沒有,似乎有點「矯枉過正」。

無獨有偶,「一九」之後自稱「中間派」的政治團體「某思維」,以及行政會議成員湯大律師率領的政治團體,本來也派出成員,參加已經減少數目的區議會直選議席競選,都未能取得足夠提名,無法「入閘」。老牌民主派政黨「白鴿黨」派人參選,但該黨羅主席慨嘆,未能取得足夠有效提名。湯大律師說,區議員參選提名門檻過高,直接影響了有志為市民服務的人士的參選機會。但行政長官說,有意參選者未能取得足夠提名,應該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至於那些手握提名「生殺大權」的地區滅罪、防火和分區委員會(簡稱「三會」)成員,突然被當局賦予審核他人參選資格的大權,當然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因而會「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不敢為自己不信其為「愛國愛港人士」者參選提名。但這些「三會」成員的往績如何?據時事評論員屈小姐在一個電視「個人觀點」短評節目中說,那些被「欽點」的三會成員,許多人一次會議都沒有出席。屈小姐說,明白那些工作都是業餘性質、每個人都有正職;但如果實在工作太忙、事務太多、分身不暇,就不要接受委任,佔了三會的名額而又不全心全意投入三會的工作,實在辜負了市民的期望。

這一屆區議會是實施國安法和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之後,經過檢討,重新訂定選區劃分、減少直選議席、重設委任議席等等大刀闊斧改革,由立法會通過後實行的。這次的「改革」,當然是鑑於上一屆多個區議會被反中亂港者操控、在區議會中宣揚港獨、故意癱瘓區議會運作等極端情況,而作出反思和「撥亂反正」;但正因為如此,在議會模式設計、議席安排、選舉方式等方面,難免出現「矯枉過正」,不但「政治審查」(檢視誰是真心愛國者)高於選民意願、也因為「不信任」而挫傷了一些有意為街坊為市民服務的熱心人士的積極性。歷史總是在不斷摸索中前進,這次「大改革」成效如何,將來再檢討吧。


這一類「矯枉過正」其實以往幾十年屢見不鮮。零三年「沙士」之後,「七一」有五十萬人上街遊行。有北方來客約老牛吃飯,稱是來港「摸民情、聽民意」。老牛對北方來客說,應該讓那幾個被沒收回鄉證的民主派人士補發回鄉證,讓他們實地看看祖國發展的成就;北方來客說,國家有權允許或不允許某個人入境而不需要解釋,任何國家都是這樣。我說,從行政角度,政府有權拒絕某個人入境;但從政治角度,沒收或者註銷某個人的合法證件的粗暴做法,不但顯示當局對自己缺乏起碼的自信,也表明執政者長期以來的統戰工作失敗,更讓當政者在全世界人面前丟臉。這個政治上的損失,比幾個人不能入境的影響大得多。辦事者「寧左勿右」,老牛說得對又如何?(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四日)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房屋難題


房屋難題
(隨感)

香港人多地少、土地供應不足,從來都是「居大不易」。行政長官李家超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三)向立法會宣讀他任內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就將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放在顯著重要位置。施政報告稱,為了穩定樓市、防止樓價再次熾熱飈升,對前屆政府確定、目前仍然實行的調控樓市的「辣招」不會全部撤銷,只會部分「減辣」;政府稱已覓得未來十年足夠土地,滿足建屋需求,甚至可以多於需求。政府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小組,研究取締劣質劏房。李家超稱多謝市民提供許多意見和建議。看來這個報告是頗為「接地氣」的。

行政長官稱,會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明年上半年將有超過二千個單位提早五至八個月落成,讓公屋申請者可提早上樓。第一批約二千一百個「簡約公屋」單位將在二零二四至二零二五年度落成,而二零二七至二八年度前完成興建合共約三萬個公屋單位。政府宣稱已覓得土地,未來十年可興建約四十一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首五年(即二零二四年至二零二九年),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將達十七萬二千個單位。


施政報告宣稱,落實「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二零二三至二四年度起推出三幅用地,讓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首兩幅招標用地合共提供至少二千個單位。至於整體土地供應方面,三十年內預計將有達七千多公頃,減去預計需求,可建立最少一千多公頃的土地儲備。

香港向來地皮貴、樓價貴、租金貴;但政府解決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的魄力又遠不及新加坡。低收入家庭租住環境惡劣的「劏房」,令北京高官也感到蒙羞,所以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時,特別語重心長期望香港盡快「告別劏房」。社會人士固然希望政府能提出告別劏房的時間表,但政府何嘗不是心急如焚?這次施政報告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任副組長。行政長官稱給工作組十個月時間作深入調查研究,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


其實,任何年代都有低收入人士居住在惡劣環境的情況。老牛的幾個同學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來港時,也曾租住深水埗唐樓的「床位」,或者土瓜灣的板間房,不但環境惡劣、嘈雜、難以入睡,而且時有失竊。但那個時代人人都有「獅子山下精神」,不幻想一朝發達、不企圖不勞而獲,堅信「用我雙手找到我欲求」,肯搏肯捱、不怕辛苦,努力做工、自願加班或者「炒更」,爭取多一點收入。幾十年後社會進步了,在政治人物的鼓動下,許多人少了拼搏精神,多了「權益意識」。不少年輕人自知難以買樓,也加入申請編配公屋的行列。

輪候入住公屋,董伯伯時代承諾的「三年上樓」一直未能兌現,如今更拖到六年,最近統計顯示平均五年多,已經改善了,但仍未達標。這真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前幾屆政府覓地時每每遇到阻撓,累積問題越堆越多,輪候時間越拖越長。期望在實施「國安法」、掃除反對派故意阻撓的障礙之後,本屆政府可以挽起袖子幹實事,「追落後、追成果」吧。(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巴以衝突


巴以衝突
(隨感)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十月七日清晨派遣數十名槍手,潛入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動突襲,在街頭向平民開槍,並擄走一批以色列人和外國人作為人質,媒體稱為「珍珠港式突襲」。同一時間,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五千枚火箭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國民表示︰「我們在戰爭中,這不是軍事行動,而是戰爭」。以色列立即報復,空襲巴人聚居的加沙地帶,斷水、斷電、斷物資,並派出坦克和直升機嚴陣以待,企圖逼哈馬斯釋放被擄的人質。


多國政治人物呼籲以哈雙方停火,也派出人員斡旋。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以巴局勢,俄國代表提出的呼籲雙方停火的決議草案不獲通過,表面原因是草案沒有提到譴責哈馬斯恐怖主義,背後原因是多國不支持俄國。隨後由輪任主席國巴西提出另一決議草案,提到譴責哈馬斯的恐怖主義,十五個理事國之中已有十二票同意、俄國與英國棄權,但常任理事國美國行使否決權一票否決,理由是「沒有提以色列的自衛權利」。中國對此表示震驚和失望。

美國總統拜登十月十八日(星期三)抵達以色列,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談,並準備與中東多國商討局勢。但加沙一間醫院在前一晚中彈爆炸起火,造成四百多人死亡、三百多人受傷。以巴相方互相指責是對方所為。慘劇引發多個中東國家民眾示威,本來在約旦就局勢而召開的四方會談亦取消,拜登匆匆返國。以軍聲稱經過調查,證實醫院並非由被其炮火炸毀,而是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在醫院後方的墳場發射火箭失敗墜落導致慘劇。但該組織否認。


以巴衝突由來已久,牽涉到幾千年的民族和宗教恩怨。一九四七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提出「兩國方案」,以色列接受並於一九四八年建國;但當時的阿拉伯人不接受,堅決以武力鏟除以色列,這便成了幾十年衝突不斷的根源。九十年代初,巴解領袖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佩雷斯在美國總統克林頓斡旋下舉行多輪會談,達成和平協議,阿拉法特、拉賓和佩雷斯同時獲得一九九四年諾貝爾和平獎,但並沒有換來真正的和平。巴勒斯坦激進分子不滿阿拉法特「出賣」,組成激進武裝組織哈馬斯,不斷進行暗殺、突襲等恐怖活動。

有人舉出一九四八年的「人民日報」,稱當時中共支持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當年「人民日報」的立場,是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民族解放運動是世界潮流;而中共當時還未建國。二戰期間,有二萬名無國籍猶太人逃到上海躲避納粹屠殺,以色列對中國人民的包容甚有好感,所以一九五零年就承認了人民中國。但以色列後來追隨美國介入朝鮮戰爭,北京視以色列為美國操控的「猶太復國主義」的產物,一直沒有承認以色列,直到一九九二年兩國才建交。


中國是最早承認巴解和巴勒斯坦國的國家之一,同時與以、巴及多個中東阿拉伯國家保持良好外交關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明示,哈馬斯並不代表巴勒斯坦;北京認為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已超出自衛的範圍,呼籲雙方停火。當今世界真是「一戰(俄烏)未平、一戰(巴以)又起」,難有和平可言。哈馬斯一向被視為恐怖主義組織,各國與之保持距離。這次哈馬斯突襲引起的嚴重衝突,雙方會否接受斡旋而停火,實在難以預料。(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2023年10月14日 星期六

九號風球


九號風球
(隨感)

十月份的颱風「小犬」真是把香港害苦了。本來由開始形成直到橫掃台灣時,香港已經留意這隻「小犬」的動向,十月一日,距離香港還有九百多公里,看到它行動緩慢,來到中國大陸沿海時,氣象專家以為會因為有東北季候風而減弱成熱帶氣旋,誰知卻逐步增強。十月六日(星期五)下午五時四十分,香港掛起三號風球,十月八日(星期日)中午十二時四十分改掛八號風球。到晚上七點,天文台掛起九號烈風信號,期間更有紅色和黑色暴雨信號。

九號信號期間,機鐵暫停服務五個小時,機場巴士也暫停服務,機場對外陸路交通大亂,大批抵港旅客滯留,據稱有一萬六千人滯留機場。機鐵在午夜改發八號信號後,已延長服務至凌晨三時,但仍有大批旅客在的士站排隊等候搭的士離開機場,有旅客要排超過七個小時,但一車難求,有時要隔十多分鐘才有一輛的士駛至,排隊人龍倒灌去到客運大樓接機大堂。


等的士出市區的徐小姐說:「我送親戚回去泰國,他可能現在已回到泰國,我都未回到北角。」內地旅客楊先生表示:「五個小時了,還是沒有車,怎麼會等這麼久。太可怕了,感覺很絕望。」外國旅客丹尼爾說︰「真的絕望,真是羞恥。我想知道為何數以百計的人在等的士,這對香港來説是羞恥及壞印象。我認識世界很多很多城市,但這情況我從未見過。」

機管局高層表示,曾與多個的士商會和團體聯絡,希望能有更多的士到機場;但的士團體表示,九成已下班的士司機不願在颱風期間冒險工作。機管局職員向旅客派發水及餅乾。天文台近午夜改發八號信號後,機場快線恢復行駛,港鐵調派載客量更高的東涌線列車去疏導。機管局表示,巴士營運商和港鐵基於安全理由一度暫停服務,已協調爭取在天氣許可下,盡量恢復交通。而的士服務供應有限,等候時間延長,呼籲旅客盡量留在客運大樓內,耐心等候。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事件證明機管局並無做好九號、十號風球的應急安排。不應該急臨抱佛腳、在九號信號發出後才與的士商會聯繫;應該如以前的抗疫的士,及聯繫周邊酒店一樣,只要預先商量好,定好應急機制及預案,例如發出暴風信號時,若旅客願意付費,讓他們可以選擇,由穿梭巴士載他們到附近的酒店先作休息,不需在機場苦等。梁熙說,只要預先商量好、在極端天氣之前作出安排,一定會有司機願意開工,問題是要預早作出安排。

香港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表示,八號風球由星期日(十月八日)中午起生效,在風暴下不少的士司機已經長時間當更,筋疲力竭,而通宵更(即夜班)開工的司機也少,加上石油氣站關門,沒有辦法補充能源,即使機管局在下午六時呼籲的士到機場接戴乘客,的士司機亦難以做得到。 

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在九號風球、特殊天氣及水浸情況下,一旦遇到意外,有機會被拒保,或要承擔巨額賠償的責任,任何司機都是無可能有能力負擔。面對如此高風險,車會都會呼籲司機不要開工;惡劣天氣下如果只單靠的士載客疏導只是杯水車薪。汽車工會代表認為,九號風球或極端天氣下要求巴士司機開工是不負責任、罔顧安全。(二零二三年十月十四日)

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漫畫述評五)

漫畫這種藝術形式的特性,就是使用誇張、變形、比喻等多種有趣手法和巧妙構思,來達到諷刺、歌頌、傳播和娛樂等多種目的。漫畫除了有「匕首投槍」、「小辣椒、小蜜蜂」的諷刺功能之外,還有「小丑」的娛樂功能、「佛祖」、「牧師」的教化功能,導師的啟迪功能,以及心理治療師的安撫功能;有諷刺漫畫、幽默漫畫,還有哲理漫畫、新聞漫畫、生活漫畫、風情漫畫、科學漫畫、抒情漫畫、知識漫畫、肖像漫畫、兒童漫畫以及廣告漫畫等等。

中國漫畫家繆印堂在《漫畫藝術ABC》中說︰「哲理漫畫是漫畫與哲學的結合,是哲學的形象化、通俗化的很好的形式。」書中引用了前輩漫畫家豐子愷的作品,豐子愷先生的作品往往「筆簡意賅」,以簡潔的筆墨描繪深刻的哲理,發人深思、令人頓悟、引人聯想。上世紀二十年代,豐子愷先生最早將「漫畫」一詞引入中國,將一批充滿生活哲理的簡筆畫作,連同自己撰寫的短篇散文結集成書,命名為「子愷漫畫」,甫一出版便受到一眾作家文人的好評,也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成為名重一時的世紀經典、文化符號。


三四十年代,豐子愷先生畫過長篇的「護生漫畫」,勸導人們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珍惜小動物,尊重上天賦予的生命;也畫過日常生活中的敬老愛幼、尊師重道、關懷弱小、鄰里和睦、守望相助、樂觀豁達、怡然自得的漫畫,簡潔的圖畫、含意深刻的題記,向讀者灌輸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顯淺的生活哲理。他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用自己的溫和啟發、積極鼓勵、言傳身教的方式,教導孩子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啟發孩子除了學習歷史、文字、科學,還要學習音樂、藝術、鍛煉身體,成為一個有良好體格和藝術修養的人。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好像很笨,最笨的人總是自以為是頂頂聰明的人。」這就是說,許多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漫畫家的能力就在於留心觀察、細心分析、用心思考,去找到真相和本質,然後用漫畫形式表現出來。漫畫家繆印堂說︰「想像力是藝術家不可缺少的能力,是創新的源泉」;「漫畫是智慧的藝術,漫畫家應比別人腦子要靈些,思路要寬些,想得快一些,看得深一些」。漫畫家看通了自然法則和社會規律,領悟了人生哲理和社會事物的內在原理,才可以用漫畫表現出來。


事物總有它自身的規律,正如許多物理原理,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只是人們未發現、未研究、未懂得、未應用而已;人生所面對的方方面面,也有其自身規律,違反自然規律就會犯錯而受到懲罰。這些規律便是人生哲理,也就是哲理漫畫的本源。譬如人生面對的讀書、成長、戀愛、成就、財富、人際關係、處事原則、心理等等,前人都有許多有益的訓示,留下許多經驗積累,提煉成許多靈驗的「諺語」、許多顯淺的常識。生活積累多了,便明白箇中道理;年輕人生活經驗不足,容易出差錯,所以才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成語,例如「鄭人買履」、「刻舟求劍」;以及神話故事,例如「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等,蘊含着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奮鬥精神,這些豐富的民間智慧寶藏,便是哲理漫畫的素材。(二零二三年十月七日修訂)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人命關天


人命關天
(隨感)

本來,九月尾至十月初正是萬眾期待的「雙節」︰中秋和國慶假期;商界也正期待內地的「中秋加國慶黃金周」帶旺旅遊消費;港府推動的「香港夜繽紛」振興夜市活動也正逐步推展,這個中秋、國慶正是黃金檔期,市面一片歡騰與期待。誰知在這個當兒竟出現兩件「命案」︰一件是一對有智力障礙的中年兄弟疑因失去照顧而死在家中;另一件是西九龍商場地底管道兩名工人疑因吸入沼氣死亡,令本來興高彩烈的節日氣氛蒙上一層陰影,實在令人痛心。

九月二十二日(星期五),九龍秀茂坪邨揭發雙屍命案,一對智力有問題的五旬兄弟,因去年停止覆診後病情及自理能力惡化,拒絕他人的協助,加上長年負責照顧兄弟的年邁母親入院,以致兩兄弟在家中懷疑乏人照顧死亡,屍體有異味才揭發事件。有支援弱智人士的專科醫生認為,病人暫停覆診的原因眾多,醫院應主動向病人了解原因,從而提供相關援助,如派社康護士進行家訪。有社工認為,社康護士及外展社工可同時跟進個案,智障人士院舍亦會提供二十四小時照顧服務,呼籲智力正常的家人主動聯絡相關機構,尋求協助。


政府官員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二)表示,知道兩名死者在母親五月因病入院後至今四個月自己生活,實際死因有待驗屍報告,相信執法部門會調查和提交死因報告予死因研究庭;承認政府有「重要責任」援助可能涉及隱蔽的個案。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九月二十八日(星期四)表示,本來照顧他們的母親今年五月入院後,醫護人員有與社工聯絡,兩兄弟亦曾到醫院探望母親,他們最終為何死亡仍有待調查。盧寵茂說︰「我肯定,在過去四個月由死者母親入院的一刻開始,醫務人員是有聯絡社工,社工亦做了很多工作聯絡家人。」

另外,西九龍圓方商場地底管道一個地盤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兩名工人進行地下海水冷卻喉管更換工程期間死亡。港鐵表示,事件涉及旗下商場圓方的冷氣系統,兩名工人屬冷氣承辦商分判公司的僱員。港鐵高度重視和關注事件,將會展開嚴正調查,包括檢視有關工序及承辦商的上報機制,並全面配合相關政府部門的調查。該兩名工人九月二十三日(星期六)被指派維修圓方商場地底冷氣系統,整晚與家人失聯,至二十四日(星期日)有人報警、警方與消防出動搜尋,才在地底管道內找回兩名工人,疑因吸入沼氣長時間失救死亡。


署理行政司官陳國基九月二十五日(星期一)回應事件時指出,如果承辦商跟足法例進行工程,今次奪命意外不會發生。他質疑事件並非意外:「這些工業意外究竟是否真的是意外?抑或由於人為疏忽,有人不依指引,甚至不依法例而造成?我們留意到,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證明承辦商有依照法例下的規定守則去做。」根據法例,承辦商需要委聘合資格人士對工程進行風險評估,並將評估報告擺放在工作地點當眼處,工人亦須接受過適當訓練,及配備適合保護裝置。如果承辦方不依足規定去做而出事,便是人為疏忽。

死者長已矣。不論是弱勢社群、弱智人士因缺乏照顧而死,或者工人因程序上的疏忽致死,當局和與事件有關的機構、企業都應詳細調查、找出原因,並汲取血的教訓,畢竟人命關天,類似事件不可重演。(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

2023年9月22日 星期五

生活幽默


生活幽默
(舊作述評之四)

中國傳統文化缺乏幽默感,從古到今都板起臉孔,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堅信「勤有功戲無益」,不苟言笑;諸子百家、經史子集,鮮見像《山海經》和《莊子》那樣的神怪傳說和豐富想像,直到明代才有《西遊記》這部不朽神話小說,清代才有《聊齋誌異》這部「述異」奇書和《儒林外史》、「三言兩拍」這些作品,才出現所謂「滑稽畫」。所以「西學東漸」之初,翻譯家們無法找到一個能貼切翻譯「humor」的現成的中文詞彙,只好音譯成「幽默」。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幽默」的意思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的」。

幽默是漫畫的命根子。漫畫之所以成為漫畫,其精髓就在於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長,也就是幽默。漫畫家蔣義海在《漫畫與欣賞》一書中說︰「漫畫是藝術,是喜的造型藝術,因而幽默風趣是漫畫的重要特點。」俄羅斯文學家、教育家、美學評論家、哲學家盧那察爾斯基說︰「漫畫或諷刺畫就是很活潑的表現方法,它可以比較溫和,也可以比較嚴厲,可以表示同情,也可以表示痛恨,但是,笑始終是漫畫的中心。」中國當代漫畫家畢克官說︰「幽默是漫畫所擅長的一種手法,也是區別於其他畫種的重要標誌之一。」


但是,正如現代中國漫畫評論家謝其章所說︰「中國人常常『誤讀』和『誤解』漫畫的意義,並不習慣將自己心中的偶像與漫畫人物的變形外貌捏在一起,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醜化』和『惡意攻擊』。思維定式的改變,需要長久的過程。」的確,要讓在框框中習慣了的中國人培養幽默感、學會用幽默化解難題,不是容易的事。中國漫畫家繆印堂在《漫畫藝術ABC》一書中,記述了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位青年在公共汽車上沒站穩,車猛一煞,他一個趔趄撞到前面一位女士身上,女士尖聲罵道︰「德行!」(「這副德行」意思是沒有品德),青年站好、扶正眼鏡,笑笑說︰「對不起,不是德行,是慣性」。一句話引得全車充滿笑聲,連罵他的女士也掩嘴笑了。這便是幽默的魅力,正是幽默起了爭吵、謾罵不能起到的轉圜、融和、化解的作用。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矛盾和衝擊,也處處充滿令人發笑的幽默。我老牛起初往往偏向「匕首投槍」的戰鬥性和「小蜜蜂」那樣的諷刺性,卻缺少幽默細胞。與我過從甚密的漫畫友,誠懇而一針見血地對我說︰「牛哥畫功好、題材好、寓意好,就是少了點幽默感,比較拘謹。」二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之中,也有不少與政治和社會議題無關的生活幽默漫畫,或者稱作「社會風情畫」。


漫畫家繆印堂說︰「幽默感是一種能力,是理解別人的幽默和表達自己的幽默的能力。」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滑稽在人們心中所產生的印象,總是快感和不快之間的混合;不過在這種混合中,快感通常總是佔優勢,把不快之感幾乎完全給壓下去了。」富於幽默、帶給人們娛樂和歡笑的漫畫,也是導人向善的一種教育。著名文人漫畫家豐子愷上世紀中期的生活漫畫,便有極強的心靈感染力。俄國文豪高爾基說︰「漫畫是生活的哈哈鏡。」以誇張、變形手法表現生活的幽默漫畫,正如馬戲團中的小丑,以「無傷大雅」的滑稽表演娛樂大眾,在歡笑中帶給人們生活調劑。(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重振夜市


重振夜市
(隨感)

九月十四日,香港特區政府在西九文化區舉行旨在推動夜經濟活動的「香港夜繽紛」啟動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及多名局長出席,陳茂波致詞時強調,期望市民開開心心消費,帶動香港經濟回復正常。當局將在多個海濱舉行夜市活動,多個社區組織或團體在灣仔海濱舉行大型活動,設有大排檔小炒菜式和經典電影播放等。有學者認為,近期相關活動主要屬懷舊類型,均聚焦飲食,形容思維「走不出舊框框」;內地遊客則認為經典電影具有吸引力

特首李家超較早前預告政府將大力推動夜經濟,將舉辦名為「香港夜繽紛」的一系列夜間經濟活動,包括在觀塘等數個海濱公園舉行夜市活動。目前已有多個組織和團體籌備九月底至十月在灣仔海濱舉行大型活動,當中會有售賣熟食的美食區,供市民即場坐下享用港式大排檔小炒菜式,入夜後亦會有無人機表演和播放香港經典電影等。餐飲業界稱會積極配合搞旺市場。政府推動的夜經濟活動將由下午開放至午夜十二時,方便市民趕得及乘搭公共交通回家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政府推出的所謂「夜經濟」活動並無新意,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認為,舊有傳統活動加上新的元素,仍然有吸引力。也有意見認為,今年二月初全面通關後,多了市民北上消費,令香港的食店和零售更淡;香港此時推動「夜經濟」顯然是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珠三角城市甚至是內地省市的夜經濟競爭;內地物價比香港低,香港鋪租、人工貴,很難與內地競爭。黃偉綸認為,競爭是正常的,也是雙向的;香港自己搞得好的話,可以吸引市民留港消費,也可以吸引內地遊客來港體驗香港的夜生活。黃偉綸稱,政府推出的是一系列而非單次活動,中秋節後亦會「浪接浪」分階段推出更多活動。

旅遊業歡迎政府的推動夜經濟措施,期待吸引內地遊客來港「深度遊」、親身體驗香港市民生活、參加夜市活動,增加在港過夜的機會。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港府可向旅客提供一條夜遊路線圖,如參觀廟街後可到尖沙咀遊玩,再乘搭天星小輪到中環和蘭桂坊等旅遊熱點。旅遊發展局表示,未來數月將舉辦一連串大型旗艦盛事,十月於中環海濱復辦「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十一月的「香港繽紛冬日巡禮」及除夕舉行「香港跨年倒數」括動及煙花匯演


陸續有商家配合政府推出夜間活動或優惠鼓勵消費,例如旺角朗豪坊商場將設置巨型月亮、推出會員雙倍積分和免費泊車優惠,中秋節當晚更會舉辦派對和免費派酒吧飲品。但是目前香港正面對勞工不足、將大規模引入外勞,一旦搞夜市、延長服務時間,人手恐更不足。有議員建議讓在港留學的學生兼職,也有工會人士建議以更好的時間安排和條件吸引家庭主婦重投勞動市場。

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說,夜間經濟活動實質是與網絡世界競爭,而目前很多促進夜經濟的措施或活動,主調均是懷舊類型,很多都聚焦飲食方面,思維仍然走不出舊框框,他建議應加入新元素吸引消費者。推動「夜經濟」時也要留意相關法例,售賣熟食和酒類飲品需領牌照,活動場地也不能太近民居以免噪音擾民。有意參與「夜經濟」活動的商家也要及時申領有關牌照。鄺家麒坦言,對參與檔販能否賺大錢不樂觀。(二零二三年九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