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貓狗同行


貓狗同行
(隨感)

港鐵宣布,由五月一日起,試行為期兩個月的「貓狗同行」計劃,容許寵物主人帶同貓狗在周末及公眾假期乘搭屯門輕鐵。港鐵表示,會在試行計劃期間測試乘客安排等,如有需要會延長計劃。在「貓狗同行」計劃下,寵物主人只能在周末及公眾假期帶寵物乘車;必須使用每節車廂的最後一道車門上下車;上車前必須已經將寵物放入寵物袋,中途不可開啟。目前的試驗計劃只容許小型寵物乘車,寵物袋的長、闊、高相加尺寸不可超過一百七十厘米、任何一邊的長度不能超過一百三十厘米;不能使用手推車或有輪子的箱,乘車期間寵物必須留在寵物袋中,寵物的四肢和尾不可以露在袋外。

另一方面,康文署宣布,將於未來三年在全港增設二十個「寵物公園」和「寵物共享公園」,讓「狗狗」和主人使用。全港目前有五十五個「寵物公園」和一百八十個「寵物共享公園」,面積普遍超過四百平方米。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出,康文署對開放轄下場地作為「寵物公園」和「寵物共享公園」,持開放和積極態度。不過羅淑佩稱,考慮到寵物在沙灘上便溺會比較難處理,現時未考慮於公眾泳灘、水上活動中心和度假營等設施,增設「寵物友善空間」。有議員問房屋局會否重新考慮,讓公屋住戶登記新飼養的狗隻。房屋局長何永賢回覆稱,無意放寬現行政策。


所謂「寵物公園」,是專門給予寵物使用的場地,一般會設有圍欄及雙重閘門,以防止寵物走失。場地配套設施一般包括有狗糞收集箱或者狗廁所、洗手設備,部分場地更設有供寵物專用的遊樂設施及飲水器,以及休憩草坪等。而所謂「寵物共享公園」,則並非是專門設計給寵物使用的場地,而是將現有的公園開放予市民攜同其寵物共享,康文署會按實際情況及需要於場地額外提供基本配套設施,例如狗糞收集箱和洗手設施等,方便市民及其寵物使用。市民在場內需以帶或繩子牽引其寵物,並加以妥善管束,以免滋擾其他場地使用者。同時寵物主人要負責清理寵物的排泄物,並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據有關統計數字,每六個香港人之中就有一個人飼養寵物,顯示許多香港人喜歡飼養寵物,一般多是貓狗,也有不少人飼養鸚鵡、鷯哥、畫眉等鳥類,有人飼養爬行類動物,五花八門,各有所好。寵物特別是貓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和好幫手,對人類生活很有幫助,例如「導盲犬」;有時對於人類的情緒、心理有療癒作用,例如「貓狗醫生」;更不用說那些不是寵物、而是肩負使命為人類做事而衝鋒在前的警犬、緝毒犬了。港鐵的「貓狗同行」試行計劃以及政府增設寵物公園等「寵物友善空間」,顯示當局正視市民飼養寵物的實際情況,盡量方便市民帶同寵物出行和活動,很受寵物主人歡迎;對於飼養寵物的市民來說,政府的「寵物友善政策」的確是一項「德政」。


老牛自己不養貓狗,本來對上述新聞報道漠不關心。不過,因為每天做運動都經過一個「寵物公園」,路上不時看到有狗糞便,所以留意政府有何政策平衡不同人士,即飼養寵物者和不養寵物者的不同需要和期望,如何讓不同需要的市民都感覺到愉快。我老牛每天清晨都去九龍城某處的一小片草地做運動。草地旁邊有一個設施齊全的狗公園,不但有狗廁所、狗糞收集箱,還有木架、穿洞、小橋等狗隻活動設施,有小草坪和洗手噴淋設備。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市民帶同狗隻來活動,甚至有人是專程駕車來的。但也有極個別的狗主人,把狗隻帶到狗公園旁邊的小片草地(就是我老牛做運動的地方)來「蹓狗」散步,讓狗隻在草地上「方便」。有的狗主有責任心,狗隻「方便」完後立即將糞便撿走;但也有個別狗主「闊佬懶理」,任由狗隻四處「方便」而不作處理。

老牛每天去到草地,首先看看有沒有「地雷」,如果看到,就撿幾片樹葉遮蓋,目的是做個記號,好讓康民署負責公園清潔的人員容易發現和處理。另外,由出門到草地的路上,有時在其他許多行人的大街大路,也不時見到有一堆堆大大小小的狗糞便,早上趕返工的市民一不小心踩到,便會將狗糞帶到更遠的地方甚至帶回家。我曾經向在公園巡視的康文署職員投訴,職員無奈地說︰「我們不是二十四小時在這裏看管,總有看不到的時候,我們也沒有辦法。」

我老牛自己不養寵物,但不反對人家養寵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由。不過,有時看到狗主給小狗穿小鞋,就覺得如此「寵」法違反生理和自然,其實是害了小狗。最近看到一段蔡瀾談論飼養寵物的視頻,畫面上的狗主人對小狗「攬攬錫錫」,又是親嘴又是餵食物,包括主人自己吃的豬扒,甚至朱古力。蔡瀾不由得罵了一句「他媽的,你對你自己的父母有這麼好嗎?」蔡瀾的感慨很有道理,有些人真的對小狗比對自己的父母還關心疼愛,那就有違常理了。當然老牛不會過問別人如何愛錫自己的寵物,也不去理會狗主是否對小狗好過父母。只是想藉此小文,提醒那些不負責任、沒有公德心的狗主,真的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寵物,不要讓狗隻到處「方便」,以免惹人反感。(二零二五年五月七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