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旅遊經濟


旅遊經濟
(隨感)

四月二十九日(星期六)至五月三日(星基三),中國迎來三年疫情、旅遊被阻之後第一個旅遊旺季長假期「五一黃金周」。據報章報道,全國有約二億七千萬人次出外旅遊,比疫情前的二零一九年還要多。全國各大小景區景點都人滿為患,接待工作成為大難題。有遊客為上安徽黃山看日出,訂不到酒店房間,寧願在公廁過夜;山東淄博燒烤突然大熱,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旅館訂房超過可提供房間數目八倍;前往浙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遊客擠滿海邊,險象環生。

香港期待內地遊客重訪久矣,這個四月底終於看到今年初全面通關之後的第一個「黃金周長假期」,旅遊部門原本預計這次「黃金周」將會有六十萬人次內地遊客訪港,最後統計是超過了預期。久違的龐大的客流,自然帶旺了香港的消費市場,特別是零售業和餐飲業。譬如,新鴻基地產旗下十五個大型商場,人流暢旺,按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多區商場出現大額消費個案,反映旅客三年疫情未能出遊之後再度來港,消費意欲大增,營業額按年增百分之二十五。在旅遊區如尖沙嘴、元朗、銅鑼灣等商場,旅客購物出手豪爽,有人買十五萬元名錶、或整套逾一萬七千元的護膚品、一次買十部蘋果手機準備送禮。地區商場亦見自由行旅客。旅客對香港購物有正貨信心,特地來港買近六萬元的翡翠手鐲、及單價近四萬元的金飾、名錶等。預計生意額比去年同期升百分之三十。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表示,近日本港街頭四處人頭湧湧,對零售業有很大幫助,估計生意回復至疫前的六至七成。商場人流比平日增加約兩至三成,旅遊區不少名店也有人龍處處,珠寶首飾及電器等生意額升幅顯著,估計上升兩至三成。市民消費較闊綽,兩星期前政府派「電子消費券」,加上本周末政府有「開心香港」推廣活動,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市面消費正在「動起來、活起來、熱起來」。不少旅客亦在深水埗等的民生區遊覽,令旅遊區與民生區均受惠於「五一黃金周」。商場人流較平日上升,民生區人流也上升近兩成。

二零一九年下半年「黑暴」期間,內地居民從媒體報道中知道香港有人四出搞事,治安不靖,「個人遊」(俗稱「自由行」)的內地遊客已經減少;隨後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封關、封城、限制聚集和出行,遊客絕跡。沒有外來遊客消費,香港市面一潭死水。普羅市民一直期待可以「免檢疫、免隔離通關」,不但期望可以回鄉,也期望有「源頭活水」遊客來港。一直盼到今年初,北京一聲令下,實施全面通關,才有機會實現人員正常往來、刺激消費。香港人對「五一黃金周」的期待是合理的,事實上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不過,內地實施的所謂「黃金周」刺激旅遊消費,並非積極和合理的做法。以往每年的「五一黃金周」、「十一黃金周」,都是上班族將節前節後的星期六、日假期調到相連的日子,令自己可以一連放假一個星期。但這個刻意製造出行消費高潮,往往造成人流過分集中、旅遊景點超出負荷、酒店價格飛漲、食物供應不足、服務水準下降、公路堵車甚至容易造成意外傷亡事故。所以,應該讓勞動者享有正常的年假、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時間地點出外旅行,避開人人都出行的「高峰」,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才是最理想的。(二零二三年五月六日)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簡約要義

 


簡約要義(隨感)

住屋問題歷來是香港的難題,也是二十幾年來政治人物所說的「深層次矛盾」。香港向來地少人多、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歷史上也曾訂立許多對於開發土地的限制,例如維港不得填海、不得開發郊野公園等等。以往一直都存在地價高、樓價高、租金高「三高」的說法,賣地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政收入來源。地價貴、建成的樓房售價就貴。低收入家庭無法自置物業,只能向政府申請公屋。但家庭收入高於申請公屋上限、又無力買樓,這些人就成了「夾心階層」。於是政府推出「居屋」、「夾屋」一類的房屋,以解決市民的住屋問題。

特區政府曾經許下「三年上樓」(申請公屋者三年可以獲得編配)的承諾,一直無法實現,反而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如今要六年多才可以獲得編配。但「三年上樓」仍然是市民的期望,也是政府努力的目標。本屆政府提出了一個加快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方案,就是以簡易方式興建臨時房屋(稱為「簡約公屋」),供申請公屋超過三年的市民申請。當然這個「快」也只是相對於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傳統公屋而言,因為再快也要用兩年時間才可建成。


本來這是本屆政府積極作為的構思,但甫提出就惹來許多質疑,由選址、設計、設施到造價,都有不少異議,也有不少關於「防疫隔離設施可否改作臨時住房用途」的討論。選址在新界偏遠地方,有人質疑太偏遠、交通不便、上下班難,對低收入家庭欠缺吸引力;選址在九龍城舊啟德機場原客運大樓所在的「世運道」地塊,又有議員發動附近居民簽名反對,甚至一度準備遊行示威抗議,認為啟德舊機場一帶已有多個屋邨及過渡性房屋,若再增加「簡約公屋」大批居民入住,恐造成交通壓力、道路擠塞;更有原機場停機坪的高尚住宅居民,擔心因為大量「簡約公屋」在該區出現而影響樓價。這種「擔心」似有「挑動階級矛盾」、「歧視貧困家庭」之嫌。

政府方面堅稱選址經過詳細考慮和比較,認為是合理的決定。有人質疑在世運道興建「簡約公屋」,是否改變啟德舊機場地塊原定的用途。政府方面表示,世運道地塊興建「簡約公屋」只是短期,建造需時兩年、然後讓申請者入住五年,七年之後就會退還,該地塊的長遠規劃用途不變。原啟德機場地皮上的各項目,都按原定的計劃逐步落實,原跑道盡頭的「郵輪碼頭」已經落成使用幾年;原停機坪、維修廠地皮建成的高尚住宅和公屋早已入住;屯馬線經過的啟德站和宋皇臺站早已通車,鄰近九龍成碼頭舊城區的「啟德體育園」等大型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何來改變原啟德地皮用途?


有人質疑「簡約公屋」造價比傳統公屋高,而使用年期只有五年,是浪費公帑、不值得。政府強調,讓輪候公屋多年、現居於極不適切環境的市民早日離開,便是「簡約公屋」的初心和社會價值。這個「簡約」構思得到市民大眾,尤其是輪候公屋多年的低收入家庭的支持。有人說,如今多了低收入家庭申請公屋,也有不少年輕人期望獨立生活而獨自申請「一人單位」,所以公屋永遠不能滿足需求。這種說法有點道理。但如果政府不作為、不設法加快公屋建設,豈不是市民輪候時間更長、政府更被市民唾罵?(二零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試乘高鐵

 


試乘高鐵(隨感)

上星期,曾經一齊下鄉、在海南島同一個農場同一個生產隊的「農友」,在「群組」裏提議︰二月十日在廣州聚會「新春團拜」,有意參加者報名。因為「新冠」疫情導致封關,已經三年沒有參加知青聚會了,此刻正值兩地宣布放寬限制、實現「免檢疫(免隔離)通關」,於是老牛立即報了名。疫情前我通常會乘坐「九廣直通車」,但經過三年封關停運,原有的直通車已經取消;看到電視新聞,許多長者由羅湖過關時,因為未能出示「健康二維碼」(用手機程式填寫的「健康申報表」),在關口前折騰半小時都未能過境,於是試試改搭高鐵。

高鐵香港段在疫情之前已經營運兩年,但老牛從未搭過,因為當時高鐵只有由「香港西九龍站」到「廣州南站」的班次,「廣州南站」在番禺區,進入廣州舊城區還要搭地鐵,據知情者說要花大約一小時,所以不以此作為選項。但如今沒有直通車,今年春節高鐵恢復營運時增加了到「廣州東站」的班次,確是一個吸引因素,於是抱着「不妨一試」的心情,到西九龍高鐵站預購車票。


基於許多個人因素考慮,我通常去廣州參加這樣的聚會都是即日來回,不在當地過夜,所以上網查探好自己認為較合適的時間的班次,便親身到售票處排隊。原來如今不用「實體車票」,要用「回鄉卡」(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購票資訊都儲存在「回鄉卡」上,上車時只要用回鄉卡在入閘機上掃描,就可以入閘;車廂號碼和座位編號都呈現在電腦收據上。

售票窗口的售票員很耐心地為我訂好了預定的去程和回程班次,然後教我在手機的「微信」程式中找到「海關健康申報」的頁面,教我回家填好,呈報後出現自己獨有的「二維碼」,再「截圖」放在「相簿」,到出境時由「相簿」中找出自己的「二維碼」讓紅外線「掃描」,就可以輕鬆過關。售票員還特別提醒,由於高鐵實行「一地兩檢」,即是由香港出境到內地入境的查驗證件手續,都在西九高鐵站內完成,還要看看健康申報有沒有錯漏,所以最好提早一個小時到高鐵站入閘,以免因為意外因素阻滯而耽誤班次。


二月十日一早,我乘地鐵到屯馬線柯士甸站,出站就直接徒步進入西九高鐵站。先拿出已經存有乘車資料的「回鄉卡」,按職員指示在入閘機上放好證件,等閘門打開,就可以進入車站候車範圍內。然後在同一個空間完成香港方面的「出境」和內地方面的「入境」手續,看屏幕指示,找到自己將要乘搭的班次的候車區域和登車閘口。等了二十幾分鐘,屏幕顯示我要乘搭的班次的資料,站內的播音系統同時用粵語、普通話和英語三種語音廣播,提醒持有何種班次票的旅客由何個閘口上車,於是所有該班次旅客排隊入閘上車,一切都有序、平穩、順利。這次是我第一次搭高鐵,的確是極好的體驗。

美中不足的是,售票大堂有二十多個售票窗口,購票者排一行隊,輪到時也不知道哪個窗口提供服務,通常是售票員站起來向排隊者招手;但許多人排隊時只顧看手機,不知道哪個窗口有人招手。所以購票的市民說,香港的銀行都在窗口前設一個燈號,可以提供服務時閃亮;還有一個屏幕顯示幾號窗口提供服務。高鐵售票處應該學習銀行的做法,改進服務。(二零二三年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