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回首往事


回首往事
(隨感)

前天,小外孫女說要完成一個作文功課,問我年輕時有什麼「趣事」。我說,沒有什麼「趣事」,可以寫成故事的只是下鄉時一件很特別的事,小外孫女問什麼特別事,我說是拉牛車累死了一頭水牛,後來我把牛角留作紀念,這個「牛角的故事」大意是︰在海南島務農時,有一年颱風暴雨沖垮了菜地,生產隊半個月沒有新鮮菜吃了,隊長派我和另一個炊事員阿光拉牛車到農村墟市買五百斤菜。那天阿光拉了一頭最強壯的大水牛,套上膠輪牛車,天未亮就出發。大水牛走得很慢,平時兩小時的路程走了四小時還未到,阿光猛然醒起︰可能這頭牛昨天犁地一整天累壞了,還沒有休息和吃草。


我們買了菜往回走,大水牛實在走不動了,天黑還沒有回到生產隊,我們就在路邊解下牛讓它吃草,在小墟打電話叫生產隊第二天拉另一頭牛來接應。第二天一早,接應的牛來把五百斤一車菜拉回生產隊,這頭沒有休息的大水牛就在離生產隊還有半小時的路上趴下,沒有力氣再站起來。生產隊長派人來,趁大水牛還未斷氣就把它宰了,牛肉分給全隊工人,牛頭沒有人要,我就把牛角鋸下來,請教老工人處理方法,把牛角清理乾淨,留在身邊作紀念。


小女孩聽完後問︰「你在廣州市讀書、成長,為什麼會在海南島?」隔了兩代人、五十五年前的事,與現今完全不同的社會狀況、複雜的時代背景和因由,怎麼樣才可以讓年僅十一歲的小女孩聽得明白?我只好說︰那是一份工作;那時城市一切都停頓了,沒辦法找到工作,去海南島農場當工人可以有工資、有糧食,才可以生活。這是謀生,就像後來農村人進城打工一樣,不過那時城市沒有工作,只能到海南島農場去當工人,雖然勞動辛苦,但生活有保障。

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把中國推到瀕臨經濟崩潰的邊緣;經濟停頓、秩序混亂,只好將一千七百萬滯留學校的中學生送到農村去,這便是牽動千家萬戶的「上山下鄉運動」。那時是共和國七十四年歷史中最荒謬的「十年動亂」,是偉人晚年重大錯誤的巔峰。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文革和毛的繼續革命理論,包括「上山下鄉運動」。但是,知青與老工人的情誼是真摯的,知青農友風裏來雨裏去的友情是刻骨銘心的。所以,五十多年來,老知青們多次重訪農場,慰問老工人、與老工人和職工子弟聯歡;每年下鄉紀念日都搞聚會。


二零零六年起,我在博客上寫了四十多篇關於十年知青生涯的回憶文字,網友讀者和老知青留下許多鼓勵的評語。老牛回應說︰許多兄弟姐妹在我們的前頭倒下了,我要記下身邊小人物的故事,激勵活著的人繼續前進。每一個人都是共和國歷史的組成部分。知青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獻給年輕的共和國,為後來的發展披荊斬棘、鋪平道路。他們不是「青春無悔派」或者「不堪回首派」,他們問心無愧、樂天知命、隨遇而安,他們對得起時代,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當年吃苦在前、不畏艱辛的知青一代人,是構建中華民族堅強脊樑的骨質細胞,是共和國前進大道上的微不足道的鋪路石,是改革開放、安定和諧的社會基礎,也是讓後輩踏著肩膀繼續向上攀登的人梯。(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元首共識


元首共識
(隨感)

美國西部時間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三)上午(香港時間星期四凌晨三點),應邀訪美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藩市(中國內地仍稱「舊金山」)的費羅麗莊園,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這便是全世界關心中美關係改善的人們近期關注的「習拜會」。兩國元首會晤超過四小時。兩國同意加強各領域對話合作,拜登稱兩國須負責任管控競爭。兩國同意在平等基礎上重啟軍方直接接觸。

會談開始時,習近平說,五十多年來,中美關係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總是在曲折中向前發展。他說,兩個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中美兩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這是客觀現實。但是,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完全可以超越分歧,找到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美國也不要有打壓遏制中國的打算。習近平說,中美關係動力在於人民友好往來,基礎在民間,「我堅信,中美關係的前途是光明的」。


拜登說︰「我們(指拜登自己與習近平)認識很久了,我們並不總是意見一致,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奇怪,但我們的會談總是坦誠、直接和有用的。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你說話的坦誠」。「重視雙方的對談,確保了解彼此,沒有誤解或溝通不良」,「我們必須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我們也必須負責任地管理競爭」。拜登說,面對面討論是無可取代的,坦誠的交流是雙方、也是世界的期望,領導人有責任為其人民共同努力,包括在氣候變化、打擊毒品販運和人工智能等議題上共同努力。美方期待重啟自從去年八月停頓的軍方直接交流。

去年十一月,美中兩國元首在印尼峇里島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時會晤。美方表示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這些便是媒體常說的「兩國元首共識」。但是一年來,兩國關係一直仍處於歷來最低位,其實質就是拜登的手下工作人員並不認為兩國元首在印尼的會談有「共識」。這次習拜再會晤時,中方花了很大篇幅重複拜登一年前的承諾,這是在提醒美國不能「言而無信」。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這次中美元首會晤,肯定對緩和兩國緊張關係有正面意義,但實際作用不大。因為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不會退讓;美國針對香港不只是政府,還有國會和許多非政府組織,他們打着「人權」的旗號制裁香港;香港實施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基本法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等,每一樣都刺激美國政客的神經,所以美國對香港的制裁是不會停止的。

老牛同意劉教授的看法。這次美方邀請中方訪美並舉行會談,當然取得一些進展;保持高層次接觸,在南海和平和台海問題上,可以減低因誤判或溝通不足而產生的衝突。但回顧過去一年,去年十一月的「共識」尚且未能落到實處,這次新的共識落實,能抱多少期望?中國人強調「聽其言觀其行」,老美一向言而無信,這次會晤所達成的共識和承諾可信嗎?(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