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 星期二

省港百年


省港百年
(學習筆記)

今年六月二十三日,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沙基慘案」一百周年。發生在廣州的「沙基慘案」是因為上海的「五卅慘案」而起。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學生二千餘人上街遊行,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槍殺工人領袖顧正紅,並要求當局收回租界。上海租界的英國巡捕逮捕百多人,隨後示威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國巡捕突然向聚集人群開槍,當場打死十三人、傷幾十人。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

六月十五日,總部設在廣州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為上海發生的英國巡捕槍殺中國學生的「五卅慘案」,去信作為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各工會團體,要求立即組織全體工人罷工,抗議英國軍警暴行。六月十九日晚,香港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及其他行業工人開始罷工並返回廣州,香港多所學校學生也紛紛罷課響應。二十五萬罷工工人到達廣州後,中華全國總工會舉行特別大會,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決定封鎖香港、禁止船隻來往、切斷各項供應,令香港陷於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省港大罷工」。


六月二十三日,參加省港大罷工的香港工人和廣州市民、工人、學生以及當時的黃埔軍校師生共約十萬人,遊行到與廣州外國租界「沙面」(珠江邊小島)有一條小河「沙基涌」之隔的沙基,到達沙面東橋附近,向駐守沙面的外國軍警高呼口號,抗議英國巡捕在上海製造「五卅慘案」;沙面租界的英法水兵向小河對岸沙基的遊行人群開槍,停在沙面外珠江面「白鵝潭」的外國軍艦也向遊行隊伍開槍,當場打死五十二人,重傷一百七十多人。這就是「沙基慘案」(或稱「六二三慘案」)。為紀念事件,國民政府將沙基定名為「六二三路」。第二年,廣州市政府在發生慘案的沙面東橋附近,建立「毋忘此日」紀念碑」。

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九日開始的省港大罷工持續了一年多,香港經濟蒙受甚大損失。一九二五年十一月,較熟悉中國文化的港督金文泰接任後,與廣州政府展開談判。他致函廣州政府,提出通過談判解決罷工問題。隨後,廣州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向港方提出,香港政府須賠償工人在罷工期間的損失,以及重新安排工人的工作。港英方面則表示,工人先前的工作職位已有人接替,不可能重新安排;如果香港的商人自願為結束封鎖而償付這筆費用,香港政府不會阻攔。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若香港商界願出資賠償工人的經濟損失,廣州政府將積極協助工人結束罷工。

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國民政府致函英國駐廣州總領事,稱罷工工人封鎖香港行動將於十月十日前結束,中國政府將對進口貨物和奢侈品加徵附加稅,用來償付罷工委員會。十月十日,「省港罷工委員會」解除對香港封鎖,並宣佈結束罷工行動。今年六月是「省港大罷工」爆發一百周年。

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香港爆發海員罷工。英資財團渣甸、太古兩家船務公司的六千名華人海員,因為不滿薪金比外國海員低,只有外國海員的五分之一,要求取消歧視制度,增加薪金到與外國海員看齊,但被資方拒絕,於是宣布罷工,其後罷工人數增至三萬人,罷工工人離開香港步行到廣州,導致香港全部海輪停頓,貨物堆積,碼頭癱瘓。港英警察封閉領導罷工的海員工會總部、拆除工會牌子。香港海員罷工得到當時廣州國民政府及孫中山先生的支持,正在廣西指揮革命活動的孫中山多次打電話慰問罷工工人,並指示廣州國民政府予以經濟支援。罷工持續五十五日,最後資方答應工人的加薪要求,香港警察也承認海員工會的合法地位,重掛海員工會牌子,工會恢復運作,宣布罷工結束,罷工工人重返香港。


孫中山先生青年時代在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學習。一八八七年,香港商人何啟捐資在香港創辦雅麗士醫院,並在醫院內創辦西醫學院,孫中山即由廣州轉至香港西醫學院學習,成為該校首批十八名學生之一。孫中山常與好友尤列、楊鶴齡、陳少白在香港商討反清大計,時人稱之為「四大寇」。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上環士丹頓街十三號設立「興中會」總部,以「乾亨行」名義掩護,推黃詠商為會長。但在清政府壓力下,港英當局一八九六年頒「放逐令」,不准孫中山進入香港,為期五年,期間孫中山多次乘船到香港都不能登岸,只可以在船上與革命志士會面。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孫中山在香港大學陸佑堂公開演講,稱「香港與香港大學是我知識誕生之地」。

老牛去年二月的一篇題為「香港故事」的小文中提到︰中國近代文學家魯迅、蕭紅、許地山、張愛玲等人都曾在香港生活或活動;黃永玉年輕時在香港辛勤創作、發表作品而成為知名木刻家、畫家、美術教育家;漫畫家廖冰兄年輕時也曾在香港發表許多膾炙人口的政治漫畫,後來才返回廣州;曾任民國時期教育部長的教育家、翻譯家、革命家蔡元培晚年居香港,去世後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中共才子、曾任外長的喬冠華也曾在香港留下足跡;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香港人黃作梅,因為抗戰期間營救英軍而被港英當局授予MBE勳銜,可惜在一九五五年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中遇難去世。


中共早年在香港的活動也曾是中共引以為自豪的事跡。例如一九二二年的「香港海員罷工」、一九二五年的「省港大罷工」,以及抗日戰爭期間,香港居民組成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參與抗日遊擊戰,並營救被俘英軍,以及轉移被困於香港的大批中國內地知名作家、藝術家、學者、教授。這些香港近代故事,很可能吸引內地的「深度遊」旅客作深入探究。認真說好香港故事、發掘香港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讓內地旅客了解、認識香港,特別是香港在中國革命歷史的地位和價值,甚為重要。

上世紀二十年代是一個風起雲湧、革命浪潮澎湃的時代,曾經發生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余生晚也,未曾親歷,上述歷史故事都是在教科書或歷史著作中得到的。若香港政府趁「沙基慘案百年紀念」、「省港大罷工百年紀念」之機,指派歷史研究專家,整理香港近代史蹟,並突出宣傳歷史名人在香港的活動遺址,也許會吸引內地當今喜歡「懷舊」、「探秘」、「打卡」、「深度遊」的年輕人,來港尋找著名事件的歷史現場以及歷史文化名人的足跡,這是港府大力提倡「盛事經濟」以外的「歷史文化之旅」,對提升香港和內地年輕人的素養、提升年輕人國家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將會大有裨益。(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不要國王


不要國王
(時評)

美國時間六月十四日(星期六)是美國陸軍建軍二百五十周年。這一日也正好是總統特朗普的七十九歲生日。當日下午(香港時間六月十五日星期日)在華盛頓憲法大道舉行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陸軍建軍二百五十周年。但美國民間則在當日發動「No Kings」(不要國王)示威,全國一千五百個城市,包括鄰近首都華盛頓的馬里蘭州及維珍尼亞州,舉行超過二千場抗議示威聲討特朗普,「拒絕強人政治及腐敗」,對特朗普上台五個月的施政表達不滿。主辦單位希望藉此「以人民推行的運動,對比華盛頓那場昂貴、浪費且違背美國精神的生日閱兵禮」,意思就是故意「贈慶」。

美國六月十四日的抗議特朗普總統的「不要國王」(No Kings)示威,在全美各地展開,參與者群集各地街頭、公園、廣場,遊行走過市鎮中心,高呼「反獨裁」口號,間雜呼籲保護民主、移民權益。活動主辦方「50501」表示,全國共有數百場和平示威活動,數百萬人參加;為預防衝突,維珍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密蘇里及內布拉斯加州部署國民警衛軍士兵到示威地點,維持秩序。


全美各州州長敦促示威者要保持冷靜、和平,誓言絕不寬容暴力,有些州搶在遊行群眾集結前便動員國民警衛軍士兵到場戒備,以防萬一。示威者群情洶湧走過紐約、丹佛、芝加哥、波士頓及洛杉磯等大城市,有些人高舉「不要國王」旗幟。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活動很快便達到人數上限五千人,另有數千人待在拒馬外,聆聽演講人輪番在州議會前演說。

費城示威者聚集時,天空降下小雨;群眾遊行到費城市藝術館時,一邊高呼「街道是誰的?是我們的!」然後傾聽演講人站在因為電影「洛奇」(Rocky)而出名的台階上發言。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拉斯金(Jamie Raskin)向數千名群眾大喊︰「費城人,各位怎麼說?準備好反擊了嗎?是想要一個幫派國家,還是要美國仍有言論自由?」在明尼蘇達州,因為警方追捕一名槍擊兩名民主黨州參、眾議員及其配偶的兇手,主辦方取消示威活動。在夏洛特市,示威者試圖走經市中心時,曾短暫遭遇警察騎腳踏車組成的障礙物阻擋,群眾高呼「讓我們走」;亞特蘭大市執法單位在市北部部署催淚瓦斯,驅散數百名想往州際二八五公路進發的抗議者。在佛羅里達州,一批遊行群眾逼近特朗普海湖莊園各大門,當地員警則要他們掉頭。


慶祝建軍二百五十周年的閱兵式,有近七千名軍人以及各種軍車和武器在首都華盛頓遊行,各方塊隊伍穿着不同時期的軍服,以展示美軍的輝煌歷史;也有各種走炮、坦克、現代武器和戰機參加閱兵,展示美軍的實力。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各政要出席閱兵。日本資深媒體人、「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在自己的「臉書」上說︰看到了美國的閱兵儀式,不禁就想起了中國的閱兵。相比之下,美國式閱兵顯得輕鬆得多,很多士兵都面帶笑容,隊列也沒有那麼整齊,穿著美國歷史上各時代的軍服則充滿懷舊感。中國與美國的閱兵「目的截然不同」,中國式閱兵強調領袖的權威,意在恐嚇敵人和震懾國內人民;而美國式閱兵則是為了紀念那些為保衛美國和自由而犧牲的士兵。

不過,許多時事評論員對這次美軍「閱兵」的評論是「爛得不值一提」。台灣退役軍官說,各國要搞閱兵式,起碼提前八個月作嚴格訓練,務求做到動作整齊、步伐一致、氣宇軒昂、精神抖擻,展示軍人的紀律性、服從性和素質;但美軍的這次閱兵只是總統為滿足一己的虛榮心而「趕任務」,短時間湊集不同兵種的人員,沒有足夠時間的嚴格訓練,鬆鬆垮垮、疲疲塌塌,不是正式的步操,而像在大街散步,這樣的閱兵,讓人看到的是低下的軍容和戰鬥力。甚至有評論認為,也許大部分精兵都已被派到各州去鎮壓示威活動,臨時「拉伕」參加閱兵的士兵也心懷不滿,以懶散的行動來「軟對抗」。


幾乎與美軍閱兵的同時,以色列對伊朗不宣而戰,突襲伊朗的重要軍事設施、核工業場所和核專家住所,伊朗革命衛隊高級將領及核專家被炸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稱突襲非常成功。他說收到情報指,伊朗已經提煉可以製成核武雛型的濃縮鈾、距離完成只差幾個星期,所以這次突襲成功化解了旨在毀滅以色列的陰謀;內塔尼亞胡警告伊朗不要報復,否則會遭到更大規模的轟炸,甚至推翻現政權。伊朗方面則說,以色列突襲伊朗等同宣戰,是一個極大的錯誤,伊朗必會報復。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還擊。伊朗表明,在核研究機構以及專家被襲擊的情況下,與美方的「核談判」已經毫無意義。

美國方面堅稱全力支持以色列,總統特朗普說,美國有足夠的武器供給以色列繼續作戰,並要求伊朗繼續與美方談判以達成核協議。俄國表示願意出面調停以伊衝突。中方則強烈譴責以色列侵犯伊朗的主權和領土、造成人命傷亡,中國支持伊朗保衛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聯合國呼籲中東各國保持冷靜、不要火上加油,以免引發更大的地區衝突。在美國的縱容、包庇和支持下,以色列變得越來越瘋狂。美方有時「好言相勸」,希望以軍減少對加沙的轟炸,但以色列對背後主子美國的話也完全置若罔聞。如今不但在加沙加強攻勢,還要挑起伊朗戰火,看來中東「火藥桶」一旦點燃,真可能變得不可收拾。偏安於一隅的香港人,好好珍惜今日的平安生活吧。如今世界不安寧,真不知道外部環境的不利,什麼時候會讓香港人的生活也受累。(二零二五年六月十八日)

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死亡陷阱


死亡陷阱
(時評)

美國總統特朗普四月二日(「解放日」)宣布實施美方自行設定的「對等關稅」,世界各國都急於與美國商討關稅協議,以致持續一年半的以哈衝突完全被世界遺忘了。近日加沙情況急劇惡化、全區被以軍狂炸、人道救援物資被阻、巴勒斯坦人挨餓的令人痛心的消息,完全被特朗普的個人表演的「新聞」掩蓋了。最近幾天,由以色列及美國支持成立的「加沙人道基金會」(GHF),以「遭受哈馬斯威脅」為由,六月七日(星期六)早上因開槍事故叫停派發糧食,至六月八日(星期日)早上重開兩個分派點。但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引述當地醫療消息稱,再有以軍向求助人群開火,導致最少十四人死亡、超過一百人受傷。哈馬斯主導的加沙政府譴責GHF援助行動「徹底失敗」,稱已準備好保護人道車隊和確保聯合國救援糧食送到飢民之手。路透社報道,哈馬斯將派狙擊手保護聯合國車隊。但GHF聲稱已開始試點計劃,將十一個貨櫃交給社區領袖再行分發,而非要民眾長途跋涉和穿過以軍防線來指定地點排隊領取。

據報道,以色列和美國認可的「加沙人道基金會」(GHF)由今年五月二十六日開始運作,但幾乎每天都發生開槍事件,至六月八日已經造成超過一百二十人死亡、五百人受傷。有目擊者指控以軍向前往物資派發站準備領取救災物資的人群開槍;但以軍堅稱只是看到可疑人物後鳴槍示警,否認射向平民。在此之前,以軍六月一日起二十四小時猛烈攻擊加沙。在南部拉法的「加沙人道基金會」(GHF)援助物資分發中心,以軍向領取物資的巴人難民開槍,至少三十九人死亡、一百二十人受傷。


英國廣播公司(BBC)與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道,GHF由美國和以色列扶持。GHF自稱為獨立機構,宣稱會在加沙各地逐步設立分發中心,為加沙巴人分配基本數量食物。傳媒翻查發現GHF沒有官方網站,也沒有官方社媒賬號,只有一份文件顯示其今年二月在美國成立,基金來源完全不公開。GHF聲稱在所有分發中心,該組織會與以軍協調,安保則由美、以私人軍事承包商負責。聯合國和眾多全球援助組織均拒絕與之合作,批評GHF「以饑荒威脅故意聚集巴人難民」,用政治操弄使人道援助武器化。

BBC在加沙調查發現,GHF的物資沒有當地難民最急需的食水、藥物和營養品,只有少量的罐頭、意粉、大米、食用油、餅乾和扁豆等。由電視台拍攝的現場畫面顯示,大批全副武裝的士兵站在高處,注視在腳下被柵欄隔開的數千名巴人。影片中伴隨槍響,士兵向人群投擲一枚疑似炸彈,爆炸時發出巨響,隨即出現強烈閃光和滾滾煙霧,巴人難民還未拿到援助便被迫匆忙走避。


聯合國安理會六月四日(星期三)就加沙停火決議投票。這份加沙停火決議草案,內容呼籲加沙立即實現永久停火,並且對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無條件解除所有限制。決議草案由南韓、希臘、丹麥等十個非常任理事國提出,並獲得中國、俄羅斯、英國及法國四個常任理事國支持。由於擁有否決權的美國投下反對票,導致決議在十四票贊成、一票反對下,不獲通過。美國駐聯合國代理大使謝伊(Dorothy Shea)在表決前發言表示,不會支持任何不譴責哈馬斯、不要求哈馬斯解除武裝並撤離加沙的決議,強調這項決議鼓舞哈馬斯氣焰,「將破壞為達成反映當地現實的停火所做的外交努力」。

安理會各國對美國再次「一票否決」感到失望。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安理會表決後連發三問︰公道正義何在?國際法治何在?安理會權威何在?傅聰表示,中方對今天的表決結果非常失望。安理會十個非常任理事國推動的加沙人道問題決議草案,明確要求立即實現加沙持久停火、解除人道物資封鎖,這是在死亡和絕望中掙扎的加沙民眾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國際社會壓倒性的呼聲。美國再次濫用否決權,扼殺了加沙民眾的一絲希望,繼續無情地把二百多萬加沙民眾置於黑暗之中,必須面對國際社會的拷問。


傅聰呼籲,國際社會追求公道正義、維護國際法治、捍衛安理會權威的努力不會停止,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不能阻止實現和平的腳步。我們敦促美國正視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責任,放下政治算計,拿出公正、負責任的態度,支持安理會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中方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平息加沙戰火、緩解人道災難、落實「兩國方案」、最終實現巴勒斯坦問題全面公正持久解決作出不懈努力。

歐洲多國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都多次呼籲以聯合國「兩國方案」為依據,解決巴勒斯坦危機。但由於一直以來美國偏袒以色列、默許以軍在加沙地帶屠殺巴人,使得加沙危機至今陷於僵局。美國一再濫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與世界多數國家人民的和平意願為敵,實在令人憤慨。以色列軍人對巴勒斯坦人的喪心病狂屠殺,以及美國對以色列的毫無底線的袒護,應該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同聲譴責。如今美國在自己國內針對頂尖大學的欺壓越演越烈,特別是宣布撤銷外國留學生簽證的審查理由是「支持巴勒斯坦立國」、「反猶太主義(其實是反對以色列)」,足見美國偏袒以色列已經到了毫不掩飾的地步。以色列為了達到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徹底殲滅哈馬斯」的戰略目標,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以色列有美國撐腰,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如之奈何?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何時才可以免受飢餓和槍擊的威脅、平安溫飽過每一天?(二零二五年六月十一日)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賊喊捉賊


賊喊捉賊
(時評)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五月三十一日(星期六)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亞洲國防論壇發表演說,聲稱中國正試圖成為一個「霸權勢力」,「希望主導並控制亞洲太多地區」。赫格塞思指出,北京「確實準備動用軍事力量來改變亞洲的力量平衡」;中國「據稱」設定的二零二七年最後(武力攻台)期限,中國軍隊必須具備攻打台灣的能力,中國「正在建立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軍隊,每天都在進行訓練,為實戰進行演練」。不過,赫格塞思所說的北京武力攻台期限的說法,一直是由美國軍方和智庫提出,中方從未正式公布或證實。

赫格塞思說︰「共產主義中國任何試圖以武力征服台灣的企圖,都將給印太地區乃至全世界帶來毀滅性後果。沒有理由粉飾它。中國構成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我們希望不會發生,但確實有可能。」赫格塞思說,美國無意與中國發生戰爭或衝突,他表示:「我們無意主導或扼殺中國,無意包圍或挑釁,也無意推翻政權;但我們必須確保中國無法主導我們或我們的盟友與夥伴。」他強調:「我們不會被排擠出這個關鍵地區。」


「香格里拉對話」是由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國防部「亞洲安全峰會辦公室」攜手組織的年度論壇。二零零二年首辦,其後每年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在新加坡市中心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召開,故得名「香格里拉對話」。參與論壇的包括亞太地區二十八個國家的國防代表、軍方將領、政界人士等。「香格里拉對話」傳統上是美中兩國向亞洲國家展示影響力的重要平台,但這次中國方面刻意淡化參與「香格里拉對話」,沒有如往常派國防部長出席,只派較低層級的國防大學代表團出席。

中方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副校長兼教育長胡鋼鋒,同一日在第三場專題會議上說,美方代表發言「有的內容無中生有,有的顛倒黑白,有的賊喊捉賊,根本就是挑起事端、製造分裂、煽動對抗、搞亂亞太」,這不僅違反潮流,更「不得人心,也不會得逞」。胡鋼鋒表示,中國的發展起步於亞太,得益於亞太,也貢獻於亞太,中方始終以實際行動推進區域安全,妥善處置解決矛盾糾紛、積極推動本地區熱點問題降溫穩局,攜手域內國家持續維護安全穩定,推動國際共同發展,促進和平。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在「臉書(Facebook)」專頁上發文稱,美國防長這場演講「充滿挑釁與煽動」,一再抹黑攻擊中國,不斷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文章說,事實上,美國本身才是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麻煩製造者」,例如美國在南海「部署進攻性武器」,以及對中方所稱的「中國島礁」進行偵察行動。文章指,美國如今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不確定性」。這個國家聲稱要維護和平、不尋求衝突。我們聽過了,就看它接下來會採取什麼行動。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赫格塞思無視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的呼聲,兜售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抹黑攻擊中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充滿挑釁挑撥。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事實上,美國才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霸權國家,是破壞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因素。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推進所謂「印太戰略」,在南海地區部署進攻性武器,在亞太地區煽風點火、製造緊張局勢,正將亞太地區變成「火藥桶」,引發地區國家深切擔憂。


毛寧說,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涉。美方不要妄想把台灣問題當作遏制中國的籌碼,不要玩火。中方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為「台獨」勢力撐腰打氣。南海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從來都不存在任何問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始終堅持同有關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分歧,堅持依法依規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美國才是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因素。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努力,停止蓄意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環境,渲染衝突對抗、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其實美國及其盟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非自今日始,自從八十年代中國經濟開始起飛、千禧年代以來國力開始強大,老美對中國「和平崛起」就十分忌憚。縱觀歷史,晚清以來積貧積弱,中國一直是被侵略、被欺侮、被掠奪的角色;即使人民中國成立以後曾經參與韓戰和越戰,都是為了保衛自己國土而被迫參戰,中國何時「威脅」過別國?中國何時派軍隊去侵略別國?倒是老美為了遏制中國而不停在中國周邊搞事,或者挑動例如菲律賓等國家充當「爛頭蟀」,在南海挑釁、牽制中國。國際政治學者觀察到的所謂「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說法,就是看清老美致力圍堵中國、打壓中國的實際行動。

在台灣問題上,中方不作出「不使用武力」的承諾,原因正是有人公然否認「一個中國原則」及策劃「台獨」;萬一出現分裂行動,北京就不得不以武力制止。老美不信守建交時的政治承諾,為台獨勢力撐腰,目的是藉台灣問題遏制中國;老美不斷對台灣政治人物渲染危機感,其用意就是向台灣推銷軍火,用特朗普的話來說就是「交保護費」。解放軍曾經因為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訪台等公然挑釁事件而兩次發動「圍台軍演」,老美的航母戰鬥群躲得遠遠的。所以連台灣的有見地的時事評論員都認為,假設北京終有一日「武力犯台」,指望美軍會「馳援台灣」、為台灣「賣命」,那只是某些台獨分子一廂情願的幻想。

最近台灣當政者在演說中聲稱中國是敵對國家(注意︰不再提「大陸」,意味着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敵對國家」意味着「一邊一國」),這正是接近直接宣布「台獨」的底線。但前天國台辦仍然好言相勸,說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就可以坐下來談。顯然北京不願意讓老美的鼓動、台獨死硬分子的挑釁得逞。特朗普上台以來挑起「關稅戰」,只有中國「不跪不退」,已經讓老美恨之入骨;老美在晶片、半導體、高科技方面公開打壓中國,就是要將中國置於死地。中國從不侵略、威嚇別國,「中國威脅論」只是偽命題;但如果老美膽敢來犯,中國決不會坐以待斃。(二零二五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