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推遲徵費


推遲徵費
(隨感)

原定去年底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因為營運機構擔心年底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建議押後,政府「從善如流」,推遲至今年四月一日實施。但近日民間團體以及地區人士反映,市民大眾尚有許多疑問,期望政府在實施前詳細解釋,譬如如何得悉何人何戶不使用指定垃圾袋、違規者如何處罰等等,政府只好再次宣布延至八月一日才實行。行政長官說要多做講解工作;環境局則認為八月一日正值學生放暑假,是合適的實施時機。正式實施前這幾個月期間,宣傳教育工作和安排銷售指定收費垃圾袋依舊按時推行,環境局稱將在政府辦公樓及選定一些屋苑作為試點推行,以便讓市民明白實際操作過程,以期八月一日正式在全港推行時可以有序順暢。

其實,因應全球氣候惡化的大環境,以及本地垃圾處理難題日益突出,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提出源頭減廢、可重用物質回收及改變市民行為習慣。參考世界各國及其他城市的經驗,二零一二年十二月政府提出「垃圾徵費」建議,諮詢公眾三個月。經過十年的漫長的諮詢、討論、研究到立法,終於完成所有法定程序和執行細節的研究,政府決定去年底推行,並且向部分地區住戶免費派發「指定垃圾袋」,持續幾個星期,讓市民熟習使用方法,以及根據自家生活習慣選擇合適尺碼。本來一切都在有序進行,誰知到「臨門一腳」,仍然要一推再推,實在令人質疑當局落實徵費的決心,以及相關部門的「執行力」。


當然,有區議員反映市民仍有不明白之處,以及對「誤墮法網」的擔憂,顯示政府一直以來的宣傳、解釋工作還做得不夠,政府政策局應該多做講解,包括在電視和報章做廣告和宣傳片段。例如「入屋」長壽電視處境喜劇「愛回家」當中的清潔工角色,突然成為廣告「紅星」,親身教人如何購買指定垃及袋,宣傳效果不錯。但也有社會人士認為,人們普遍有一種「惰性」,知道實施日子尚遠,通常都不太理會;只有「殺到埋身」,他們才會緊張和關注。所以,無論推遲幾耐、推遲幾多次,正式實施時還是會有人大聲叫嚷「不明白」、「唔知點做」。對於那些「闊佬懶理」者,只能請地區人士「手把手」去教,然後給予一段「適應期」,以便讓不自覺的人慢慢改變不良習慣、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環境局長說,估計要五年時間,才能改變市民的丟垃圾習慣。


最近幾年,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已經大大提高,有關部門除了多年宣傳的「藍廢紙、黃铝罐、啡膠樽」回收箱外,增加了「綠玻璃」回收箱;許多年輕人都很自覺地將飲完的鋁質汽水罐、鐵質飲品罐和膠質水樽帶到適當的回收箱;環保組織在全港各區設置的固定或臨時回收點,也收到許多可回收、可重用、可再造的廢物。只是,環保組織回收站的運作模式與市民的期望仍有差距,仍須「磨合」適應;回收的金屬罐和膠樽要求初步清洗、不含殘留飲品才可投入回收箱,有心交回可再造物質的市民也感到麻煩,還有待市民逐步習慣。誰都知道,「減廢」勢在必行;但廢物回收、重用、再造需要很大的成本,比生產新產品要花更多資源和能源。但為了我們自己的地球可以持續適合人類生存,到如今只能大家行動起來,減廢、減排、減能源消耗。(二零二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