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樓(時評)
自從二零二一年,中國最大民營地產開發商「某大」出事,傳聞逾萬套商品房積壓、欠債三千億美元、老板許某藉離婚讓前妻捲巨款外逃、許老板被監控等負面消息傳出以來,民眾一直以為中央會出手救市。當時有傳聞說最高領導人表態︰先叫許老板把私人名下的豪宅名車拍賣還債,自己搞出來的事自己負責。顯然,這一輪「地產熱」爆煲所涉金額實在太大,中央也無能為力。早幾個月,據報北京要求金融機構放寬民企貸款限制,協助因資金短缺未能完成土建的項目渡過難關。前兩天,有報道稱幾個省會大城市放寬市民限購住宅,鼓勵市民買第二套房。昨天看新聞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央行人民銀行一天內推出多項搞活樓市的措施,「呼籲」地方政府設法幫助在建未成的住宅項目完成全部工程,實現「保交樓」的政策目標;也建議地方政府低價購入空置住宅,用作照顧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的「保障用房」。這是極為罕見的。
央行一日之內推出的多項緩解樓市困局的措施,包括放寬按揭成數、降低首期及放寬限制等。城鄉建設部認為,「保交樓」是牽涉到民生的大事,是國家既定的政策目標。許多民眾預繳了買樓款,如果最後收不到樓,便會造成民眾不滿情緒,影響穩定大局。有地產代理認為,新措施有利釋放儲蓄不多年輕家庭的購買力,有利搞活樓市、令房地產市場重新向着健康正常方向發展,相信近期會保持樓價平穩,不會引發新的「炒風」。但一直有意置業的年輕人認為,一來薪金不高、儲蓄很少,二來前景不明朗,預期收入不穩定,擔心買樓之後壓力太大難負擔。有經濟學者以及城市建設、房地產市場研究專家則認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地在建或已完成土建工程的住宅,存貨量遠高於社會實際需求,一些中小城市或者縣城大量收購農地建住宅,根本沒有市場;期望普羅大眾拿出積存的老本去買房、幫助社會突破如今的樓市困局,是不切實際的。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地產建設由生地變熟地再規劃建設到完成交樓,周期至少要五六年,所以今天的「樓市困局」,應是近十年來新一波「地產熱」缺乏適當的監管和調控造成的。三十一年前,中國各地掀起房地產開發熱潮,大中小開發商憑藉關係四處圈地,又憑藉關係向銀行借貸。時任總理朱鎔基看到房地產開發過熱的情況,毅然決定由一九九三年下半年起實施「宏觀調控」,遏止開發商借新債還舊債的惡性操作。朱總理的鐵腕「煞車」當然引起許多不滿,也製造了大片「爛尾樓」,但保住了銀行系統,保住了國家資產不再繼續陷入貸款收不回的無底洞,保住改革開放沿正確方向發展,實在是功不可沒。
再看看如今的「地產熱」,貴為龍頭的「某大」為何會變成資不抵債數以萬億計?為何能夠不斷向銀行貸款?那些中小城市甚至農業縣也荒廢農地建住宅,為何連地碼的市場研究都不做就批地?去年底北京宣布拉了幾個國有銀行主管貸款的高層下馬,顯然是因為這些人收受賄款、「吃了人家的嘴軟」,亂批貸款,造成今天大量不良貸款無法追回、銀行蒙受極大損失的慘痛局面。國家出手打大貪總是好的,但多年來國家主管機關監管不到位、銀行監控出現漏洞,造成今天的難以盤活的困局才出手,實在是太遲。(二零二四年五月十八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