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健康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健康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
(隨感)

十二年前,牛太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去世。老牛在醫院等候辦理死亡證等手續時,無意中看到辦公室有一份「歡迎取閱」的小冊子,是一本提示死者親友如何面對失去親人之痛的心理輔導資料。這個小冊子是由醫院的專業人士和多家大學的心理輔導專家撰寫,而不是宗教人士撰寫,完全是心理調節常識而沒有宗教意味。小冊子裏面談了許多具體的應對和處理方法,我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嘗試按小冊子的指引去處理牛太的遺物,以及用小冊子提議的方法例如寫下自己的感受等,讓自己逐步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重新振作、重過正常生活。這個小冊子的內容我影了下來,傳給幾個有類似情況的朋友;也曾將小冊子的內容灌輸給喪夫後自我封閉半年的老同學,並加了一些安慰和鼓勵說話。這些內容確實對有同樣遭遇的同齡人、同學、農友有幫助。

送牛太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我冷靜處理完牛太的後事和遺物,就重新建立一個人的生活規律,繼續每天做運動、寫博客、畫時事漫畫,清理家中雜物、打掃衛生,重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公園跟住我打太極多年的「拳友」約我飲茶、牛太的舊同事約我飲茶、老同學老校友約飲茶,我都會出席。我對他們說︰「牛太去世後,我也曾一度感到天塌下來、生無可戀,對身邊事物和活動都失去興趣。但讀了醫院的心理輔導小冊子之後,學識自我開解、調節自己,並按小冊子推介的方法去做,逐步放下心裏的悲痛;你們約我飲茶傾計,多多開導,讓我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所以,你們都是我的心理醫生。」


十幾年前,學生時代已經認識的校友、下鄉時同一個農場的農友廉姐喪夫,情緒低落。廉姐先夫亨哥是領袖型學長,老牛一向對他十分敬重,因而視廉姐為嫂。二零一二年夏天,廉姐來港探望患癌的牛太,茶敘時向牛太談及喪夫後頓失所依極度徬徨,又因家事與妹瓔姐鬧翻。言談中牛太感覺到她嚴重抑鬱,甚為擔心。牛太對廉姐說︰「到了這個年紀,父母都離世了,如今在世上就只有兩姐妹是最親的人,有什麼不愉快事都放開吧,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再計較誰對誰錯,兩姐妹牽手走餘下的路就好。」茶敘之後,太牛打電話給好友,請他們多多開導廉姐,幫她走出喪夫陰影、期望她與妹重歸於好。

牛太與廉姐相識多年,份屬「好姊妹」。牛太去世後,老牛明白牛太的遺願之一是幫助廉姐擺脫抑鬱、與妹修好,於是充當心理醫生的角色,多次趁廉姐來港探望大伯時約她飲茶,聽她「吐苦水」(廉姐自己也說,很開心有人肯聽她「倒垃圾」),順便給她講解如何面對困難,以及向同樣面對喪偶之痛的好友學習,解開心結、重新振作。我給廉姐講一大堆諸如「人死不能復生」、「溺於悲痛於事無補」、「別人幫不到,要靠自己走出陰影」之類的說話,以及我自己如何從醫院的小冊子得到啟發的個人經驗,給廉姐講解。


廉姐說︰「你是男人,較易走出喪偶陰影。」我說︰「同齡人之中已有幾個農友、校友離世,阿保、阿賢也是女人,也同你一樣喪夫,但她們都寄情學詩學畫或者帶孫做家務,努力重新振作、走出了喪偶陰影;你也一樣可以做得到。」廉姐說︰「她們叻,我唔叻;人家做得到,我做不到。」廉姐掛在嘴邊的話是「想快點死」,總是打聽何處可以合法「安樂死」。我說︰「歐洲某國允許合法『安樂死』,但費用昂貴,你想死也付不起錢。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她覺得自己好「冇用」、「成個廢人一樣」。她說︰「亨哥在世時,一切事都倚賴他,自己完全是『扯衫尾』(意指跟在後面走)」。我說︰「你幸運,跟住一個領袖型人物,有得『扯衫尾』,自己完全不用操心,做了幾十年少奶奶。牛太跟住我捱一世,沒有機會『扯衫尾』、沒有享過福。你如今有房子、有錢、有股票、有女兒安排生活,不愁食穿用,不愁娛樂,日子過得愉快,為什麼老是想着死?」她說覺得活着沒有意思,早早去陪亨哥就完滿了。我說︰「你的亨哥泉下有知,也想你好好生活,不想見到你消沉、成天愁雲慘霧。為了讓亨亨哥走得放心,你也應該愉快過好每一天,讓亨哥知道你有獨立能力。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有今生無來世,為什麼不好好珍惜?你身邊的農友、同學、校友都關心你,不想你消沉下去,你自己也要振作。譬如你掉到水裏,旁人伸出援手想救你,你自己也要掙扎;如果你自己放軟手腳、那就誰也救不了。」

十二年前牛太離世前幾個月那次與廉姐飲茶時,聽得出廉姐嚴重抑鬱;我約廉姐飲茶聽她吐苦水,也覺得牛太的觀察是對的,曾提議帶她去見專業人士,請心理治療師幫助解開心中鬱結,誰知話未說完,就被廉姐臭罵一頓,只好作罷。我知道她有許多煩惱壓在心中,旁人無法完全明白,所以我只能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明白的話,以及拿身邊的有同類狀況的同學、農友和我自己,如何每日安排活動、重新振作、走出陰影的現實例子來開解她。除了幾次飲茶聽她「吐苦水」,我還寫了幾封長信,試圖逐一解開她的心中的難題。

農友之中有幾個老姐妹與廉姐談得來,特別是自己也是寡婦的賢姐,常常帶好友一起去陪廉姐飲茶、陪她去作短途旅行。賢姐送先夫走完生命最後一程之後,參加老人大學的書法班、詩詞班、電腦班,充實自己,努力不讓自己停留在陰影中,所以賢姐就是一個示範和榜樣。廉姐的親妹瓔姐不計較多年前因為家事被親姐誤會而鬧翻的舊事,主動去廉姐家陪她、約她去飲茶。隨着時間推移,過了六七年,廉姐終於慢慢解開心結、重現笑容,與瓔姐親姐妹也重歸於好。我覺得,廉姐身邊的好友,個個都是心理醫生。

另一位農友勳姐也是寡婦,當高校教師的丈夫去世幾年,她也是在好姐妹的陪伴下慢慢走出喪偶陰影的。勳姐先夫與廉姐先夫都是農場機關幹部,她們在農場時已是好友。談到廉姐的心路歷程,勳姐說︰「再恩愛的夫妻,都會有其中一方先走一步的一日;不論男人女人,誰都會失去伴侶的經歷,誰都會經歷調整心理、走出陰影的階段;不管是否『堅強』或者『灑脫』,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痛苦期。旁人的幫助當然很重要,但最後、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領悟、自己調節、自己看開、自己安排生活、自己走出新路,這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最佳註腳。」我完全同意勳姐的看法。看到廉姐的變化,我覺得已經達成了牛太的遺願,算是功德完滿了。(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五日)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太極健身(隨感)

 


太極健身(隨感)

今年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全世界原本的正常運作步伐,也打亂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至今一個半月,外孫們正放暑假,老牛也乖乖地「宅」在家裏。之前買了幾張傳統太極拳的影碟,「宅」在家時得閒,便打開來看看進修一番。但發現這些包裝精美、封套極盡吹噓之能事的影碟,其實內容良莠不齊;其中有一張關於「傳統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的教學影碟,對動作名稱和動作實用意義的講解並不確當,甚至有誤導之嫌。


首先是太極拳之中最多出現的「攬雀尾」即「掤、捋、擠、按」。這張碟的師傅把「按」的動作做成先下按、後坐牽引、再向前推。這個反方向的圓形運動路線是錯的。楊式的原意是先後坐牽引(重點在於化解對方向我擠的逼力)、略向下按(用弧圈形分散對方的直線衝力),然後再向前推(反攻,推向對方上身)。這才體現太極拳「以柔制剛」、「四両撥千斤」的精要。楊澄浦著「太極拳體用全書」對「按」這個動作的解釋是「空其擠力」,意思就是「瀉」(或「卸」,即「化解」)開對方的擠力。


第二個是「倒攆猴」。這張碟的師傅把「攆」解為「插」,把「猴」解為「喉」,說是手掌向前穿、插向對方的喉部。這完全是牽強附會。「攆」字面之意是「趕走」,「倒攆猴」的「倒」是「倒行」,即面朝前而腳向後退,我的師傅告訴我,這個動作的要點是「且戰且退」。「攆猴」就是要把纏住自己的猴子趕走,所以每退一步,一隻手向前推(攆)、一隻手向後拉(掙脫)。楊澄浦說︰「此式雖然倒退一步,仍可攆退敵勁,故謂之倒攆猴。」


第三個是「玉女穿梭」。這張碟的師傅把「上手架掌、下手推掌」的基本動作,解釋為「兩手皆向前推,上手推頭,下手推身」。這個解釋是完全錯的。我的師傅說,這個動作名稱用「穿梭」來比諭「推掌」。古代民間男耕女織,織機上排好經線,經線按單雙數目分成甲、乙兩組;梭中裝的是緯線,經緯相交才織得成布。而穿梭之前要將其中一組經線挑起,才可將梭穿過去相交織。一手架掌就是挑起經線,另一手推掌就是把梭穿出。楊澄浦說︰「左手用掤勁向左前隅角上翻去,將敵之手腕掤起,左腳同時前進、右腳伸直,右手變掌從左肘下穿出,向敵之胸脅部擊去」。顯然上手是向上掤架而不是向前推。


第四個是「海底針」。這張碟的師傅講不清「海底針」之名的由來,只說動作是彎腰俯身、右掌五指向前下伸。這個動作不是「海底撈針」,而是「海底插針」,當然這個動作名稱也是比諭,是假設右手被對方握實時,突然向下一插的掙脫動作。楊澄浦說,假設敵人握住我的右腕,我屈右肘、坐右腳、手收回,若對方仍未撤手,「我即將右腕順勢鬆動,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其意如探海底之針」。顯然「往下一沉」不必將右掌伸向前。

老牛少年時在體校習拳,三十二年前隨李師傅習楊式太極拳。李師傅的父親五十年代初隨楊澄浦大弟子陳微明習楊式太極拳多年,李師傅自幼隨父習拳,故深得乃父真傳,他對楊式太極拳的名稱來由、動作要領以及實用意義,講解甚為精確實在,老牛極信服,至今仍銘記於心。(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三日)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一醉方休(生眼看生活)

一醉方休(生眼看生活)

最近從網站新聞中看到一篇「明星醉酒失態」的特輯,圖文並茂地輯錄若干知名影視紅星醉後或倒地、或嘔吐、或哭叫、或鬥毆、或傷人、或發飊等醜態。老牛讀後笑不出,只想起許多陳年往事,甚至是「童年陰影」。

幼年時,姨母一家就住在我家隔壁。姨丈是個才子,文筆好、懂俄文、日文、英文,民國時期,原本在廣東省財政廳做事,工餘不時寫點散文隨筆之類,投稿報章副刊,換點茶資。抗戰期間與姨母結婚,婚後生下幾個兒女。中共建政後,姨丈起初教俄文維生,也在人民政府的機構做過幾年。後來大概因為恃才傲物、口不擇言,或者因為民國時期在國民政府機關做過事的歷史問題,一九五七年的政治運動中被整,下放到市郊農場去做體力勞動。每到週末回家,必買三両五加皮或九江雙蒸自斟自飲,酒後便胡言亂語,指罵妻兒,搞到家嘈屋閉。年幼的我和姐姐哥哥在隔壁二樓,每次聽到姨母的家傳出吵鬧聲,都覺得心煩。

六十年代,幾個表弟妹長大了,面對姨丈借酒澆愁日甚一日的現實,也不再啞忍,反罵老父「成日掛住飲酒、亂晒個腦」;於是姨丈轉而罵姨母「縱壞教壞幾個仔女」。看到姨母本來好端端的一個家變得全無家庭溫暖,我們也感到無奈。當然,那年月不懂得「心理輔導」;姨母在生活重擔的壓力之下,也不懂得體諒和關心姨丈的處境和心情,只是看到姨丈「無責任心」、「不爭氣」、「爛醉如泥」的一面。杯中物成為姨丈的唯一至愛,也成為姨母和表弟妹們的「公敵」。當年不會明白,杯中物只是害了姨丈的一個媒介而已,社會政治環境才是最根本因素。

雖然老牛對杯中物並無好感,但也曾喝過一點點。六十年代末下鄉到海南農場當「知青」,勞動強度甚大。七十年代初,建設兵團要求大開荒種橡膠,連五、六十年代認為坡度太陡、不適宜種橡膠的山坡也要開墾出來,於是我們每天清晨四點起床割膠,上午收膠回來便扛起鋤頭砍刀,到原始森林去開荒挖穴,一直幹到晚上八點天全黑了,才借著星光和被鋤斷的蚯蚓發出的螢光,摸黑下山。一天幹十六小時,累得散了架。老工人對知青們說︰「喝點酒吧,可以行血、消除疲勞,好好睡一覺,明天便好了。」於是,老牛和幾個知青兄弟們到合作社,買二両低度數的蕃薯酒,一口氣喝下去。離開農場之後,便很少再飲酒。

雖然近幾年有許多研究報告都認為,適量飲酒對身體有益,特別是高品質的紅酒,可以令心臟和血管更健康;但老牛始終對「酒後亂性」、「酒後失態」、「酒後失言」抱有戒心;而且,老牛也知道酒能傷肝,嗜酒如命的姨丈最終便是因為肝硬化去世的,所以,即使在許多觥籌交錯的飲宴場合,老牛都堅持滴酒不沾,自律甚嚴。當然,這只是老牛的個人選擇,不足為憑。

前兩年,老友們傳給我的「健康資訊」中,有一篇提到,一九九二年世衛組織有個「維多利亞宣言」,總結出「健康基石」四句話︰「戒煙限酒;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態平衡」。這四句話當中的第一句是「戒煙限酒」,對煙是「戒」,因為抽煙百害而無一利;對酒是「限」,是因為適量有益,太多則無益甚至有害,所以要限制,不宜飲太多。老牛一位舊同學是視覺藝術家,事業有成,先富起來,在某大城市邊緣的山邊買地建造小洋房,樓房旁邊建了一個地下酒窖,藏有幾百支名酒。我問他︰「你能喝那麼多嗎?」他笑說︰「妻管嚴在旁邊,不敢多喝,一種滿足感而已。」生財有道的嫂子笑道︰「這是投資。」


唐代詩人李白相傳是酒酣之際才寫得出好詩句,不過他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只是排遣孤獨的煩惱而已;「莫使金樽空對月」、「但願長醉不願醒」,是想逃避現實。王翰「涼州詞」的名句︰「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道出軍人視死如歸的豪氣。老牛沒有此等豪情,也沒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豁達,不敢求個一醉方休,便只能清醒地面對現實。(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日修訂)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長者八要(牛眼看生活)

長者八要(牛眼看生活)

近日收到舊同學傳來的一個名為「長者生活學問」的視頻,當中談到長者日常生活的「八項注意」,頗有啟發。老牛特將此「八項注意」重新整理,以供同齡人作為參考。

一是「慎防跌倒」。文中列舉一些數據,稱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長者因為跌倒而引致各種併發症,所以提醒長者要慎防跌倒。要點一是防滑、防拌、防碰;二是補充鈣質、防止骨質疏鬆;三是慢活動,起床、走路、做運動都要慢,量力而為;四是室內光線充足,切勿為省電而摸黑活動。

二是「每日一蛋」。蛋富含生長所需的蛋白質,以蒸、煮、烚為佳,不宜煎,因為煎的過程容易產生致癌物質,不適合長者食用。

三是「隔日一魚」。原文是每周吃三次魚。海魚營養豐富,其營養成分容易被吸收。以清蒸為佳,不宜煎炸。

四是「午間小休」。中午十一點至一點時段,小休三十分鐘,有利補充體力。平躺,不要坐著打瞌睡;也不要超過一小時,午休過長成為深度睡眠,會影響晚間睡眠質量。

五是「半年體檢」。加密身體檢查頻率,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跟進治療。除了常規的血、尿、便,還要加入癌指數等項目。
六是「每年打針」。指的是預防流感的疫苗和預防肺炎的疫苗,對於免疫力下降的長者,每年不漏打預防針,可以有效防止相關的病毒感染。

七是「急救裝備」。長者應當常備「急救盒」、「急救卡」隨身,急救盒備有自己的急救藥品,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哮喘、高血壓等都有相應的急救藥品,要常備在身旁;急救卡要寫明自己患何種病、住處、親屬聯絡電話等,以便突然昏倒時,施救者可以及時知道情況及通知家人。

八是「結伴同遊」。長者不能「宅」,不要自我隱蔽,不要離群,珍惜尚何行走的時間,多與友人聚會聊天;並適當安排,每年出外作短線或長途旅遊。

上述八項雖然不一定很全面或有系統,但不失為經驗之談,也不難做到。長者如果做到上述八項,當可益壽延年。老牛自我檢討,有些已經做到了,例如防跌。老牛雖然幾十年堅持打拳,柔韌性、平衡力、靈活性應比同齡人好些,但老牛也自知體能不如以往,所以早就自定「規矩」︰不追巴士、不追綠燈(過馬路)、避開擠逼、不看熱鬧;在家也留意浴室防滑,盡量清理雜物、減少廢物,保持通道不阻塞。對照上述八項貼士,老牛自知目前還有「每日一蛋」、「半年體檢」、「急救裝備」這幾項未有做到,老牛也會以此為參考,提醒自己改進。


當然,上一篇提到的健康格言,如「堅持走路、堅持吃素、勞逸有度、遇事不怒」;「定時作息、適量運動、節制飲食、自我調節、心態平和」等,都應當記住。我記得還有兩句諺語是「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有一句關於健康儀態的格言是「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走如風」。即使進入長者之列要慢動作,不能「走如風」,也要提醒自己挺直腰走路,不要彎腰駝背。希望個個長者都能日日健康。自己健康,就是減輕家人的負擔。(二零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