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改初心(學習筆記)
近日閑來練字,試用毛筆臨「鋼筆行草千家詩」的字體。這本「鋼筆行草千家詩」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廣東著名硬筆書法家梁錦英先生以行草字體書寫詩作,每頁有字體範本,還有專家撰寫的註釋,實在是很好的學習材料。臨寫到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再看看註釋,得知這兩首詩是劉禹錫一再被貶的心聲,感受到詩人的頑強生命力和堅定信心。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是中唐著名詩人、文學家。才情橫溢,公元七九三年二十一歲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因為參加一個王叔文為首的進步社團,企圖藉皇帝之力推行革新,史稱「永貞革新」,但革新失敗,公元八零五年三十三歲被貶到連州(廣東連縣)任刺史,還未到達連州,又被發配到朗州(湖南常德)任司馬。十年後即公元八一五年四十三歲時被召回京城長安,寫了一首「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時劉郎去後栽。」此詩被指是發洩對被貶的不滿、得罪了近幾年爬升到高位的權貴,告到皇上,於是又被貶到偏遠地方當官。
此一離京又十幾年,公元八二六年召返京,兩年後即公元八二八年再遊玄都觀,寫了「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朗今又來。」此詩前面有一段序,詳述背景及由來︰「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郎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太和二年三月。」此詩隠喻對扶植保守勢力的權貴的不屑,認為他們雖顯赫一時,但十幾年後終究蕩然無存;「種桃道士」也不知「歸何處」了,終成過眼雲煙。「前度劉郎今又來」一句,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頑強鬥志和安然回京的勝利喜悅。
寶力二年即公元八二六年,劉禹錫被免去和州刺史奉召回京,回長安途中經過揚州,與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寫了「醉後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送給劉禹錫,對他的懷才不遇表示惋惜。詩云︰「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則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為回贈︰「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此詩闡述了自己多年被貶遠州、革新理想未能實現的憤懣心情,同時對新生事物發展和社會進步充滿信心,並表示一定會振作精神、激勵鬥志,決不因為多次被貶而頹唐、自悲,表現對前景充滿信心。
被後世人編入語文讀本的散文「陋室銘」也是劉禹錫的名作。全文只有八十一字︰「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是劉禹錫在被貶為和州刺史期間所創作的銘文,屬於唐代銘文中的經典代表。文中借描寫「陋室」這一簡樸的生活空間,表達作者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並強調品德的崇高遠比物質環境更重要。作者以「陋室」為載體,不僅反映其對現實環境的豁達態度,也流露出對古代名士如諸葛亮、揚雄高尚情操的景仰。文章短小精悍,卻蘊含深遠意境,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