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骨牌效應

 


骨牌效應(隨感)

米國一個星期之內接連有三家銀行出事。主要向加密貨幣行業放貸的商業銀行「銀門(Silvergate)」關門之後,米國矽谷銀行(SVB)因巨額虧損於三月十日宣布倒閉。三月十二日,米國又一間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標誌銀行(或稱「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關閉,成為一周以來第三間關門的米國銀行。官員和經濟學家擔心,這波銀行「爆煲」恐怕會持續蔓延,一家銀行的倒閉演變成全面銀行危機。這次危機也暴露出米國金融系統的一系列漏洞,包括監管不力、激進加息等。銀行倒閉點燃了銀行信任危機,米國出現了銀行擠兌潮,據米國媒體報道,截至三月十一日,米國各銀行的市值已蒸發一千多億美元,矽谷銀行倒閉的影響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


三月十二日,米國財政部、米聯儲局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聯合發表聲明稱,從三月十三日開始,矽谷銀行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與矽谷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同日,米國聯儲局宣布將在財政部批准後,制定一項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最長為期一年的貸款,貸款申請者需以米國國債和其他資產作為抵押,確保它們能「滿足所有存戶的需求」


我老牛對財經一竅不通,本來對這些國際財經新聞漠不關心。不過,多年前為報章畫時事漫畫時,約略記得曾經有過什麼「雷曼兄弟事件」以及米國「次貸危機」,也有過什麼「金融風暴」。如果米國這次銀行倒閉事件產生「骨牌效應」,蔓延到其他銀行、其他國家、其他行業,那就不是米國自己的事,而是影響世界的事。有評論認為,米國為壓抑通脹連續加息,而加息又令銀行業經營困難。「針無兩頭利」,這就要看米國當局如何權衡取捨、化解危機了。

本來,一個國家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是平常事。但是,如何看待「國家安全」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卻是對一個國家的政府及其領導人的嚴峻考驗。上月米國一列運載化學品的列車出軌,米國媒體輕描淡寫;但都聚焦美國出動導彈擊落所謂「中國偵察氣球」、大肆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據報道,米國一列貨運列車二月三日晚在俄亥俄州(Ohio)東巴勒斯坦鎮(East Palestine)出軌,車上所載有毒化學物質引發大火。此事帶來的致癌物兩天內或已隨雨水蔓延,污染空氣、大量土地和水。當地居民拍攝照片顯示,有大量動物死亡。


其實面對通脹狂飆的又何止米國,整個歐洲都同樣受通脹困擾。各國的通脹又引發一系列社會矛盾,英國醫務人員、教師、鐵路員工都為加薪發動罷工;法國人因為反對政府強行通過「改革退休制度法案」而舉行了持續幾個月的示烕抗議行動,甚至爆發警民衝突。歐洲和米國的通脹與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沒有多大關係,卻與去年二月以來的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以支持烏克蘭抵抗俄軍、制裁俄國為最大「政治正確」有關。為了這個「政治正確」、抵制俄國石油天然氣,西方國家特別是原本倚賴俄國能源的國家,寧願能源短缺、民生凋敝、通脹飛升,卻讓米國悄悄地收割利益。那些虛幻的「民主」口號已經讓國家人民陷入困境,不知那些領導人如何尋找出路。(二零二三年三月十八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