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平價旅遊

 


平價旅遊(隨感)

最近幾天,關於大批內地遊客聚集土瓜灣街道、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的報道,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據報道,這些內地遊客報稱參加十天團,團費二千餘元人民幣,在香港逗留兩三天,然後去澳門遊玩。他們聚集在土瓜灣的街道,等候安排進食午餐、等候上旅遊車觀光。居民向當區議員投訴、媒體報道,引起主管當局關注,於是責成旅行社和食店做好預約安排,以免大量遊客堵塞行人通道;食店分批接待遊客,避免擁擠。據報這兩天情況已有改善。

八十年代以來,內地居民參加「香港遊」一直紅火。九十年代,經營內地居民「香港遊」由四家指定旅行社經營,分別是「國家隊」的「中旅」、「國旅」,以及「地方隊」的「廣旅」和「華閩」,後來加入「海南」。這幾家「國企」專營公司各有負責地域的客源,團數、人數經港府入境處審批,一直規範有序;在港行程包括海洋公園、寶蓮寺大佛、黃大仙祠、淺水灣以及自由購物探親訪友等等,幾千元的團費得到很好的旅遊體驗,加深內地人民對香港的認識。


二零零零年,港府宣稱開放旅遊市場,取消四大國企公司的專營權,任何旅行社都可以經營內地居民「香港遊」。於是一時間沙泥俱下、魚龍混雜,平價招徠應運而生,強迫購物時有所聞。原先幾家收費幾千元、提供食住玩的「正規」旅行社面對平價團的挑戰,實在難以招架,黯然謝幕。直到二零一零年代初期,港府有關部門與旅遊業界取得共識︰不接待明顯低於市場成本價的旅行團、不得強制團友購物、在港旅行部分由香港導遊負責、導遊須經過學習、考核並領有合格牌照。經過一番整頓,內地居民來港旅遊情況有所改善。

旅遊業有一條不成文規矩︰遊客購物,導遊可分到一定比例的利潤作為佣金,這在全世界都是通例,並非秘密。但當中有一條道德底線,就是不能強迫遊客購物。疫情前,不時有導遊或領隊在旅行車上大罵團友不購物、「讓我吃西北風」的錄音或者視頻曝光,就是「平價團」引出的問題。試想,如果客人因為團費便宜的吸引而參團,必定不是花得起錢的「豪客」,怎能期望參加「平價團」的客人會願意花錢購物、讓領隊和導遊可以有佣金收入呢?


經歷三年疫情,香港旅遊業一澤死水,既無團體客,也無「自由行」客;連帶酒店、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都經營困難,旅遊從業員多已轉行另謀生計。如今開始「復常」,其實香港旅遊業界仍未恢復疫情之前的接待能力,酒店、旅遊巴、團餐餐廳等都還在逐步恢復之中。可能有些人急於求成,趁開放「免檢疫通關」之機,以平價吸引內地客人來港旅遊,帶起生意額。但這樣一來,內地居民來港行程並非留下美好回憶,甚至可能因為接待不周而嚇怕了,影響香港的形象;而遊客擁堵、滋擾居民,也讓附近居民產生反感。

香港市民期望疫後一切「復常」、市面繁榮可以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期望遊客可以帶旺香港的零售、餐飲、酒店等各行業。但事情總要一步一步,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殺雞取卵」。希望旅遊業界從業員堅守疫情前已達成的共識,拒絕接待「平價團」,妥善安排遊客;期望港府「送機票」的大手筆行動,真正能發揮吸引全球包括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的積極作用。(二零二三年四月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